郴州市苏仙区:“三个引领”强党建促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12-09 20:38

2024年,郴州市苏仙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鲜明导向,夯基础、强队伍、抓示范,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政治引领,主体责任“扛起来”

以上率下抓履职。将基层党建大提升行动作为龙头工程、基础工程、品牌工程来抓。区委书记率先垂范,坚持开展区委书记巡党建活动,逢会必强调党建、下沉调研必指导党建,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浓厚氛围。坳上村党组织书记陈扬兵获全省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以学促干抓培训。实现乡镇党校建设全覆盖,打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实施“理论学习+业务辅导+现场观摩+书记讲坛”四维课堂,举办2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两委”干部集中轮训班,反响良好。举办3期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承办全省文旅产业带头人专题培训示范班、省委组织部“田间课堂”。70余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到长沙观摩学习、接受培训、系统提升。

以点带面抓示范。持续打造西河沿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党建长廊15公里、示范村15个、支部农场5个。全面推行屋场党建工作模式,打造特色屋场党小组32个,形成狮子山村“屋场+民宿”发展集体经济模式、瓦灶村“三亮三卡三带”服务群众模式、兰王庙村“红色驿站”服务游客模式等样板示范,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人才引领,队伍力量“聚起来”

强基层班子。建立健全区级“编制周转池”,下放28名编制到镇(街道)。提拔和进一步使用21名表现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进入镇(街道)领导班子或担任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圆满完成1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招聘进入镇(街道)事业编队伍工作。深入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中期评估,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1名、“两委”干部23名,储备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91名。

优帮扶队伍。针对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表现,以及队员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内部配合程度等情况进行逐队分析,按照“尽锐出战”要求优化调整队伍力量,有序撤回工作队11支、队员21名,现派驻工作队43支、队员95名。出台《苏仙区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六不准”》等制度,实行“线上+线下”考勤签到,实现工作队请假线上审批、考勤线上统计审核,进一步务实工作队作风。

汇乡土人才。安排1600余万元经费兑现人才补贴,调剂100个编制专项引才,引进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34名。聘请6名省院校专家教授担任区派科技特派员,选聘“田专家”“土秀才”4名。投资3.7亿元完成人才公寓建设,设立2处人才驿站。举办各类人才培训17期,培训7000余人。抓实农广校培训,开展农户素质素养提升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600余人次。

坚持组织引领,内生动力“强起来”

战斗堡垒坚强有力。大力开展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和6个典型问题村集中整顿,实现后进变先进。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尖,确保党员发展质量,35岁以下新发展农村党员占比70%以上。策划推出“红色热土、绿色仙境、古色风韵、彩色画卷”等4条“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路线,采取音乐思政课、屋场微讲堂等方式,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探索村建一张网、组树一块牌、邻长一张证、农户一张卡、每月一报告、年底一激励“六个一”工作法,充分调动“三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减负赋能有为。出台苏仙区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赋能举措10条、减负事项40项,以及加强村(社区)干部管理6条措施。全面实行村(社区)干部扁平化管理。统筹资金1700余万元提质改造2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镇(街道)对基层站所管理,明确对站所管理权限、待遇发放、晋升考核等方面的权责划分。

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攻坚、倍增、示范”三大行动,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村党组织+强村公司”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预计年内全区132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超过10万元,50个村可达20万元以上。成功争取中、省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5个,市级扶持项目村4个。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