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阳市云溪区全面深化人才工作,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全域石化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聚人才
靶向发力助力产业发展
广开门路引才。深入走访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相关部门单位,了解企业、单位和人才实际需求,制订需求清单。组织企业赴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参加高端人才引进巡回宣讲招聘会、“四海揽才”、校园招聘会等招才引智活动,举办“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暨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就业”等招聘会。近两年来,引进化工、安全、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500余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23人、双一流本科22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30余人,技能高级5人。
不拘一格选才。深挖湖南石化银发人才资源,聘用20余名退休老专家担任企业技术顾问,点对点联系指导企业。鼓励推动企业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攻关等形式,柔性引进院士7名、专家教授32名。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公开选调13名云溪籍在外教师回乡。
千方百计育才。建立完善高层次科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六类人才信息库,已储备2000余名人才信息。鼓励学历和技能水平提升,常态化开展企业管理人才、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等专场培训,每年培训700余人次。先后引进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30所高职院校,建设产学研基地,定向培养专技人才。组织民营企业职称申报专场,畅通企业人才职称申报渠道。近两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80余人晋升高级职称、500余人晋升中级职称、提升学历785人次,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市级领军人才23人、高级人才41人。
搭平台
产学融合激发科创活力
聚力科技创新。制订出台《岳阳市云溪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措施》,明确科技创新奖励专项预算2000万元。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表彰奖励优秀企业、人才代表。开展“院士进园区”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等20余名院士,“零距离”“面对面”指导绿色化工产业建设。举办岳阳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现代石化专业赛,推选企业凯门水性参加并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三等奖。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
建强平台载体。以省“四大实验室”齐聚岳阳、洞庭实验室落户云溪为契机,先后成立了湖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印遇龙院士创新团队弘润苯甲酸研究基地、“湖南省化工催化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完善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协同创新机制,14位专家院士、17家省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90余名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推进成果转化。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推动14家企业与高校、专家教授结成产学研合作伙伴。湖南理工学院与兴长股份合作的特种环氧树脂已进入小试阶段,与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岳化新材料公司签订的高流动性尼龙树脂合成及应用项目已申报国家发改委联合攻关课题,华南理工大学MOF基催化剂项目与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展中试,已完成中试装置建设。
强队伍
热情周到尽显服务温度
健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才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岳阳市云溪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措施》《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岳阳市云溪区促进岳阳现代石化中试基地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各类各级人才政策,两年来审核发放人才补贴355人次300余万元。
优化服务保障。深化区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31名区级领导逐对联系服务35名专家人才,深入开展人才大走访、重点企业人才帮扶、送解优等活动,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20余个,协调解决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转学、配偶跨市安置等问题,推荐2名高层次人才为省人大代表。
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湘鄂长江两岸三地青年人才交流营、“人才之家”系列座谈会、人才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读书分享会、青年人才成长沙龙、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举办“优秀科技工作者”“云溪工匠”“云溪名师”“云溪名医”等人才评选活动,选拔出34名本土优秀人才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