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高桥镇:用好人才“活水”激发乡村活力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12-18 17:25

近年来,桃江县高桥镇坚持“人才强镇”理念,因地制宜,着力盘活各类乡村人才资源,启动智力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从引育、服务、搭台三方面入手,实现人才量质双提升,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内培外引,促进人才“增”量。一是选优配强带头人。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驾驭能力强、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引导本土返乡大学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复员军人等本土人才返乡创业或担任村干部。择优选聘10名“90后”青年担任村级便民服务员,推选一名“95后”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做好导师帮带。开展“青蓝计划”,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导师,传授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方法,实现“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同时,通过在外流动党支部、经促会、乡友会等牵线搭桥,把更多优秀的“师傅”请进来帮扶,组织更多的人才外出学习取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既熟悉本土环境又具备带动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组织举办“小竹器 小干茶”大比武、“晒秋”、乡村发展大会、乡村运动会等乡土人才技能大赛,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今年以来,高桥镇明确导师25人,长期聘请乡村振兴顾问2名、法律顾问3名。三是注重就地取“才”。盘活乡村本土人才,激发潜能,让“土专家”“田秀才”“老师傅”大显身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锚定发展需求,分类摸底本土人才1200余名,建立人才信息库。四是强化人才“造血”功能。成立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51人,发放奖教奖学资金共计78600元。推荐培养农民大学生17人,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12人。评选出道德模范20人,以榜样的力量吸引本土人才回归和外来人才涌入。

优化服务,稳固人才“留”量。一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高桥镇立足资源优势,加速产业发展,积极发挥生态富硒等品牌引力,吸引在外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回村乡就业、创业。目前,茶叶、大米、竹笋、红薯粉、小干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30余万元,地质文化科普基地、竹文化基地、罗溪瀑布、野在河川特色民宿等成为网红打卡地。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纵一横”交通构架全面黑化,公共照明、灌溉水系、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全面强化。建成“智慧高桥”数字网络,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提升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持续开展“全民清扫日”活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在外乡友回乡居住创业。三是营造爱才敬才氛围。成立人才服务站,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系人才制度,开展走访慰问各类优秀人才。积极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就业,通过谈心谈话、人才座谈、走访慰问等活动,结对了解人才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敬才、爱才氛围。

搭建平台,激活人才“能”量。一是举办乡村发展大会。持续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乡村发展大会,通过打好“乡情牌”,引导乡友人才发挥“乡贤建家乡”作用。通过乡友人才牵线,先后招商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临亚新型骨料产业园、投资1亿元的景田饮用水项目以及湖南钜亿新材料、资江缘茶业、联晟竹业、景盛文旅项目等,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二是发挥流动支部“堡垒”作用。高桥镇驻广州流动党支部自发组织筹资180余万元,用于家乡修建道路水渠、安装路灯、美化家园等公益事业建设。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主任姜岳每周三与高桥镇卫生院视频连线坐诊,为家乡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在外创业大学生汪艺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无偿设计绘制古道古亭,为家乡旅游。三是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调优配强519名“邻长”全覆盖联系服务6800余户群众。高桥镇机关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开展民情大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9条。镇村联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石井头村5名党员带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并通过协会搭桥、保底收购的方式,解决农户销路后顾之忧,助力群众增收6万余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