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立足当前农村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强化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育和管理,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建好后备力量储备库
抓好集中摸排。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制发《保靖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保靖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届中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明确完成时限、任务内容。县级领导进村摸排,通过谈话了解、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先后开展两轮后备力量摸排指导工作。重点排查现任村书记年龄较大、“空心化”严重、软弱涣散等重点村情况,通过逐村研究,逐人分析,推动村党组织后备力量优中选优。
写好回引文章。以外出人才“雁归保进”、新农人“广培精育”行动为抓手,重点把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协调能力强的外出人员等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回引范围。邀请2000余名优秀在外人才参与创业项目建设、享受技术培训、提供优惠服务等激发在外人才回乡发展的动力。
做好分类建库。紧盯本地致富带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质人群”,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乡一库”标准建立后备力量资源库,对人选库年龄、学历、党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比对,物色意向人选,并召开会议集体研究意向人选。目前,全县后备力量中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64人,退役军人19人;致富能手131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78人。
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理论素质。打造“头雁讲坛”,邀请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干部日常、专题培训,确保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内容涵盖政策理论、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帮助村级后备力量学政策、学思路、学方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开展结对帮带,提升能力素质。优选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村书记通过定期交流、实地指导、事后分析等方式结对帮带具有潜力的村级后备力量。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跟踪了解思想动态、工作表现。
坚持一线淬炼,增强工作本领。广泛动员后备力量参与三长制、院坝议事、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纠纷协调等村级事务工作,做到因岗选人、人岗相适,引导其在实践中快速熟悉村情事务、掌握业务技能、打牢群众基础。目前,后备力量中有200余名担任网格员、“三长”,帮助村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000余件。
激发担当作为源动力
坚持正向激励。加强与职业院校等合作,为大专以下学历的后备力量继续教育学习提供政策支持;把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深化“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以分换物”,让日常表现优异、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基础牢靠的后备人员获实物得优惠。
强化工作保障。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将村级运转经费提升到每村每年不低于24万元标准,同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为村主职干部发放养老保险补贴2000元/年,激发后备力量参与村级工作的热情。
实行动态调整。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能进能出、良性竞争、动态调整”原则,动态更新管理台账,每年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一次评议。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能力不强,不适宜继续培育储备的,调整出后备力量队伍,增补新的优秀力量。近年来,共计调整村级后备力量1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