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坚持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作为夯实基层组织的关键,在“选育管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有素质、能战斗、敢担当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严格条件“选”,拓宽来源渠道。坚持将政治原则放在首位,乡镇党委按照标准要求,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进行逐一过筛,严防“带病提名”,杜绝“带病入选”,坚持从优秀党员、返乡高校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村民小组长、优秀邻长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力量,注重吸纳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拓宽村级后备力量的选拔视野。截至目前,村级后备力量资源库共159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人,每个村储备3-5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
精准科学“育”,提升素质能力。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村(社区)后备力量选拔培养方案,建立乡镇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成员与后备力量“2+1”结对帮带机制,全过程培养指导,通过政治上帮、思想上带、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帮助其强化思想素质、激发业务潜力、增强实战本领。根据村级发展需求和个人特长,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结合村级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安排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类会议,帮助其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积累工作经验。
建立机制“管”,抓实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机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不定期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生活困难等情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每季度向村(社区)“两委”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乡镇党委每年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进行一次评估,对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能力较差、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后备力量及时予以调整,将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后备力量队伍,保证数量上相对稳定。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对思想觉悟高、工作表现出色、群众基础好的后备力量,优先列为镇村两级评先评优活动、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推选等关注对象。2021年换届以来,全县共有62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获得乡镇各类表彰激励。
注重实际“用”,激励担当作为。对一贯表现好、工作能力强、培养潜力足的村级后备力量,合理设岗压担子,引导参与村(社区)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履职能力、夯实群众基础。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注重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放在村级事务管理、公益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实践一线中培养锻炼,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党组织后备力量提供展示的舞台。择优充实“两委”班子,在村(社区)“两委”班子出现空缺时,依照有关程序,及时把政治上可靠、业务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充实村级班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