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凰县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着力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成效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全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以“点线面”结合,多点发力,切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见行见效。
供需结合,靶向贯穿“准星点”,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深度。抓好整体谋划。近年来,凤凰县结合工作用心谋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筹抓总、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形成各单位“按需下单”,县委组织部“精准送餐”的“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每类干部履职难点、执行痛点制定调训计划,做到“雨露均沾”。注重精准分类。从办好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分批分类集中调训,避免干部教育培训“一锅煮”。在参训人员上划“准”人选范围、找“准”推荐人选、定“准”学员列别量体裁衣。紧扣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列出党员干部学习提升“订单”。强化跟踪问效。本着让学员“见世面”“长见识”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充电,并对外出培训班次的申报制度、培训实施、学员管理等方面划出“硬杠杠”,实行外出班次专人跟班督学制度,建立干部培训个人档案,加强过程管理,培训后强化考核问效,把培训日常表现、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和选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把“严”的主基调和“实”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让干部学有压力、干有动力。
教学相长,画好学用“交融线”,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活力。丰富培训方式。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能“走老路、套模板”,更不能“一训了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的优势,用活用好湖南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指尖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时政要闻、党务知识,展播“微党课”、微动画等学习案例,实现教育资源“云端”共享,让干部理论学习“随时随地”,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灵活课程设置。改变以往教育培训方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授课、经验分享、案例解析、“微早课”、领导干部上讲台、外出访学、共同研讨等方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引导参训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合理安排“理论性”“通用性”课程,讲清楚“是什么”、讲明白“为什么”、讲仔细“怎么干”,形成“带着问题来—围绕问题学—回去怎么干”的培训闭环,让干部听得懂、学得会、干得成事。打造精品课程。加大专题课程和特色课程的研发力度,开发《凤凰古城的文化解读》和《清廉凤凰山江样板》2门精品课程,将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廉洁从政等作为培训重点,根据不同班次参训需求,增加师德师风、基层治理、农村发展等课题,增强培训科学性。注重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学员分享等方式相结合,邀请县内“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人才以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州委党校优秀讲师等参与教学,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知行合一,扩大辐射“覆盖面”,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实效。扩大受训范围。2024年以来,依托县委党校分批对中青年干部、科级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村“两委”干部、妇女干部、团干部、驻村干部等17批次共计2500人次进行系统培训。拓宽以“学习人员、学习资源、学习追踪”为主的“覆盖面”,消除干部教育培训“盲区”。强化跟踪问效。依托凤凰县丰富的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内涵,推动廉政文化与干部教育深度融合。围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追忆缅怀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强化“体验式”训练,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意识感悟”向“身体力行体悟”转变。强化培训管理,建立组织部门、党校“双跟班”机制,强化学风建设,对党员干部培训情况进行“追踪式”回访,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效举措。设置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培训课程,真正让干部教育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中心工作精准衔接,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匹配,使培训既体现组织要求和岗位需求,又满足了学员个人需要。确保学有所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反馈机制,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等进行“定期回访”,持续关注干部培训后的“工作实绩”,牢固树立干部参加培训不是为了简历镀“金”,而是破除“本领恐慌”的核心意识,练就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本领的正确理念,真正做到以训促干、训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