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清塘铺镇分类设置流动党员支部,坚持“四化协同”精细管理,“五个兜底”优化服务,着力化解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的瓶颈,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
管理精细化,确保流动不流失。全面盘清流动党员底数,跟踪管理,不漏一人。以支部为单位,采取邻长上门访、党员主动联、党建专干线上核的方式,每季度核查流动时间、就业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明白账”,确保全镇322名流动党员进出有数,去向有底。立足流动党员年龄结构、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分类设置,激活党员专长,发挥党员实效。在长沙、广州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分设1个镇级流动党支部、3处村级集结点,主动衔接流入地党组织,做好转接工作,督促流动党员及时报到,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在家党员“一对一”结对跟踪,双向发力确保“流而不失”。
学习系统化,确保务工不误学。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开展学习培训。依托流动党员集结点召开“人在外乡、心系家乡”座谈会20次、组织生活会6次,利用节庆返乡季组织流动党员开展“返乡重造课”70余次,学习党的理论,共商家乡发展。用好党员教育平台资源,抓实“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不定期发布学习课程“推送包”,近两年开展线上研讨1200余人次,流动党员主动开展“微分享”“微党课”近400次,参与线上知识抢答比赛10次。上好流动党员“共建交流提升课”,结合党员需求开展观摩学习21次,向外取经9次。龙坳村流动党员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党建交流合作协议,联学共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6次。
服务延伸化,确保离乡不离心。关注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做到流动党员现状有人知、难处有人帮。帮助协调解决就业、创业的“关键小事”,为就业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500余条,开展直播、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8场,增强就业竞争力。当好流动党员知心人,进行心理辅导266人次,帮助解决困难110余个。以红色文化为基,组织流动党员重走毛泽东游学路,赓续精神血脉。以教育文化为先,提炼“博士村”“硕士村”经验,资助流动党员家庭优秀子女成才。以孝道文化为本,评选先进典型,激发流动党员“故园情”。以法治文化为要,将流动党员家人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范畴,开展送法上门1200余次。
回引多元化,确保缺位不缺为。将优秀流动党员纳入镇人才服务站人才库,实行“柔性回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导140名流动党员发挥创新意识强、致富信息灵、就业路子广等优势,主动认领技术指导、产品宣传、爱心支教等10余个岗位,开展志愿实践活动400余人次,带回致富信息300余条。每年召开镇级座谈会2次、村级座谈会30余次,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带头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9家,建设乡村振兴馆1座,辐射带动全镇13个村(社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吸纳500余名村民就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引导流动党员在家乡公益事业中“揭榜挂帅”,捐资捐物500余万元助力基础设施建设,汇聚爱心资金300余万元成立教育基金会,资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2000余人次。发挥流动党员资源优势,帮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外销农特产品200万元以上,为3000名青壮年劳动力争取一线学技术、学创业机会。(安化县清塘铺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