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三力同发 锻造过硬村干部队伍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1-06 16:36

近年来,新化县委紧紧围绕党建重点工作,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育、减负激励上同向发力,在全县打造出一支政治能力、带富能力、治理能力全面过硬的村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突出拓源提质,增强人才造血源动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大力推动各类人才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从中择优配强“领头雁”。聚焦“引水活源”。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一村一定向培养生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照“双好双强”要求和负面清单,从严把关后备人选,每个村动态储备2名成熟可用的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目前共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453名。聚焦“能上能下”。常态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综合研判,每年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过一遍筛子,对存在不胜任、不称职、存在涉黑涉恶情形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坚决予以调整撤换,及时调整“拉郎配”、滥竽充数、评价不合格的人员15名,不断促进“新陈代谢”。聚焦“凡动必备”。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备案制度,坚持“凡动必备”,实行任前备案,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前至少30个工作日向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调整工作方案,方案应包括调整原因、拟任人选、产生方式等情况,县委组织部对方案进行审核并批复,杜绝将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进入村“两委”班子。

突出充电赋能,增强真抓实干推动力。针对村干部“想干不会干”“发力不着力”的问题,把教育培育放在先导位置,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强化“思想铸魂”。利用“智慧党建”系统,组织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3万余名党员积极参与,共办结为民服务事项8000余件,服务受益群众10468人。强化“内容需求”。结合村干部知识需求和农村工作实际,围绕村(社区)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政策法规、维护稳定、乡村振兴、社会事务、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不同内容,制定差异化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各行业部门、专业领域骨干围绕农村工作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精心培训,县级层面先后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后备力量培训。镇级层面,灵活采取集中培训、分片观摩、田间授课等方式,对辖区内村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兜底式”全覆盖轮训。强化“实战练兵”。构建“片组邻”服务体系,推动村(社区)干部到矛盾纠纷调处一线接受锻炼,为后备力量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在摸爬滚打中炼真功、展风采。选优配强4058名“片长”、14253名“组长”、58132名“邻长”联系群众288871户,后备力量全部担任片组邻长。累计摸排群众诉求11625个,摸排矛盾纠纷11947起,摸排安全隐患3802个,邻长提供微服务16758件。

突出精准激励,激发干事创业驱动力。树牢“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不断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政治上激励,让村干部有“奔头”。按照省委组织部下发《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实施方案》要求,考核招聘30名村支书进入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精心培育、选树先进典型,13名市级“两优一先”表彰对象被市委进行表彰,评比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工作上减负,让村干部有“干头”。厘清村(居)权责边界,明确20项依法自治事项、29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严格落实36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理标牌、制度牌达6752块,健全完善街(镇)、村(居)职责事前审批准入机制和动态管理,不断引导村(居)聚焦主责、服务群众、回归自治,让村(社区)干部明明白白履职。待遇上保障,让村干部有“劲头”。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工资提高到3050元/月。严格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健全困难村干部慰问制度,扎实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2024年拨付慰问经费24万元,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开展慰问,实现“在岗有报酬、干好有希望、离任有保障”,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