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以屋场会为着力点,在辖区内广泛开展话家常、话政策、话民生、话未来“四话”行动,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惠民政策落实、矛盾纠纷化解、乡村建设发展等方面,精准指导、持续发力,探索“宣讲+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凝聚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
以文化民,发挥“话家常”的纽带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针对当前辖区存在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多的“三多”局面,组织召开屋场会,摸清底数,全面掌握“三多”人员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发放乡村两级志愿服务联系卡,在联系卡中明确相关职责,充分发挥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生力军”作用,确保乡域内“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帮”,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2024年,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共计100余人参与“四话”行动,共发放志愿服务队联系卡150余张,开展专题屋场会50余场、走访入户124批次,涉及在乡在村农户4300余人,做到了“应话尽话”。
以文惠民,发挥“话政策”的桥梁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把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细化政策内容、案例分析讲解、答复疑问困惑、情景模拟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各项惠民政策在宣讲过程中更为清晰化、直白化、通俗化,确保辖区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牢、能落实。贯彻“哪里有群众,宣讲的声音就传到哪儿”,将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大心脏”,用“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方针,把理论讲到群众心坎里,持续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本次“四话”行动过程共宣讲基层党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利剑护蕾、移风易俗等15项政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以文安民,发挥“话民生”的路径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推行“干部讲给群众听、群众讲给干部听”相结合的“双向箭头”宣讲模式。“四话”行动坚持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不限人员、不限主题,宣讲干部与群众互相问答,能够现场答复处置的则现场予以答复处置,对不能现场答复处置的则安排相关人员予以记录,争取小事1天以内解决、大事1周以内解决,对涉及到群体性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化解人民群众难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截至目前,“四话”行动共解决各类问题47起,其中,村级层面解决28起,乡级层面解决19起,全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达95%以上。
以文兴民,发挥“话未来”的渠道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邀请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住建等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到现场进行理论宣讲,逐步逐条分析关于乡村建设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增强人民群众在乡村创业、就业、立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据统计,本次“四话”行动共宣讲各类发展政策73条,其中,种植养殖类28条,土建类29条,电商贸易类16条,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