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组工力量
东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成 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东安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建强基层组织体系,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组工力量。
坚持凝心铸魂,夯实进一步深化改革思想基础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在改革攻坚中实现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抓好理论武装。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县管干部专题研讨班等主体班次,充分运用好干部在线教育平台,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砥砺改革之志。强化教育培训。在各类干部培训班次中强化全会精神的学习,贯穿在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等环节,不断提升培训质效。充分挖掘老山界、红七军东安转兵等本土红色资源,用好用活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和实战化现场教学点,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改革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聚焦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刻把握“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
激励担当作为,锻造勇于改革攻坚的干部队伍
实施干部能力持续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优化选人用人。落实新一轮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选优配强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常态化开展干部工作大调研,建立重点改革领域干部队伍动态补充、动态调整、动态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更加立体全面的干部考察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考察内容、形式和结果运用,切实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一贯表现优、群众反响好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加强“四类干部”队伍建设,注重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培养过硬本领。深化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搭建“上下联动、内外交互”实践锻炼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基层一线磨炼,注重将年轻干部放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等一线战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干部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的能力水平。制定实施新一轮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聚焦改革重点,分类举办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营造良好氛围。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提高交接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8小时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加大识别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继续开展“争做‘奋进者’,不做‘躺平者’”专项行动,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用好澄清正名、减责免责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
聚焦强基固本,筑牢服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实施基层党建强基赋能工程,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改革落实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全域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在农村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五看五比抓党建大练兵”活动,切实打造一支结构稳定、素质优良的基层带头人队伍。在城市打造具有东安特色的“十全十美”城市党建品牌,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实现小区党组织组建全覆盖。在机关开展“四强”支部、“四好”党员、“四优”党务干部培选工作,营造“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先争优干事创业氛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基层,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深入推行“三长制”工作,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作用,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规范村级“督检考”事项,全面清理违规抽借调乡镇干部,取消村干部“坐班制”,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扎实推进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深入实施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确保在下一轮换届前每个村都有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和关爱机制,为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从村“两委”干部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升村干部干事积极性。
坚持聚才育才,夯实深化改革创新的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引用暖心活力工程,营造充满活力、创新创业的人才发展环境。拓宽引才之路。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新政36条”,依托创新创业大赛、“人才主题日”等活动,搭建企业、项目、人才、资本等全要素展示、对接、服务平台,推动人才落户、项目落地。紧扣“一主一特”产业发展需要,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持续发挥引才专班、东安商会、驻外人才工作站的作用,精准靶向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产才融合项目和创新人才团队。紧盯发展之需。聚焦深入实施“五五一”发展思路,瞄准特色产业赛道,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提升人才引育与东安产业发展匹配度。突出东安武术、东安吉他、东安鸡等东安特色名片,探索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双向培养交流”机制,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和新型学徒制培养,打造县校合作的创新高地。解决人才之忧。建立健全人才荣誉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加大人才津补贴激励力度,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围绕人才的“一天、一生、一家”升级东安人才礼遇计划,为各领域人才提供具有东安特色的服务保障,着力营造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