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花桥镇党委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聚焦流动党员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多维度发力,通过构建完备的组织体系、搭建多元的学习平台、创新有效的激励机制,全力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务工不误学”“流动不流失”,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花桥特色的流动党员管理之路。
建立组织体系,强管理
建立管理台账常联系。全面精准摸查流动党员情况,党员外出前主动报备行程,镇党委综合运用入户走访、电话问询、网格排查等多手段定期梳理,按支部统计核定588名流动党员。为每位流动党员指定在家亲属为联络员,及时掌握其在外动态,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实现支部与党员紧密沟通,保障组织生活不断线。2024年五一期间,返乡流动党员120余人,镇党委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与发展研讨,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非返乡时段依托线上平台开展常态化培训研讨20余次,强化思想教育。
建强组织阵地常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活动平台。以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为依托,定期推送党组织活动安排与学习资料,开展线上学习讨论交流活动30余次。同时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动机制,推动流动党支部与所在街道党支部合作。花桥镇长沙流动党支部与流入地街道党支部联办主题党日及志愿服务活动6次,邀请当地党支部书记、党校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4次,有效拓宽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广度与深度。
健全管理模式常激励。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花桥镇创新“积分制”管理。从组织生活参与、学习培训、志愿服务、助力家乡发展等方面量化积分。表彰激励积分优异党员,已颁发荣誉证书30份、赠送学习书籍30余套。为流动党员建立“先锋档案”,详实记录在外表现,为评优评先提供依据,激发党员担当作为动力,为地方发展凝聚合力。
搭建学习平台,重教育
利用多元线上课堂,拓宽学习渠道。花桥镇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以微信群、QQ群常规推送学习资料为基础,重点依托学习强国APP学习。每月围绕特定主题,推送党章、党规、党史等内容,同时引导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自学。
开展特色线下集训,提升学习实效。花桥镇把握流出党员行前、平时、节日契机,利用党员外出前及清明、中秋、春节等返乡时段组织线下集训。根据流动党员行业定制差异化培训内容,如为从事物流行业的50余名流动党员举办物流管理与运营优化培训讲座3场次,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经验。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线下集训活动10余场次,参与培训流动党员达200余人次,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助力其岗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共同进步。为解决流动党员学习交流难题,花桥镇依地域相近、行业相似原则组建学习互助小组30余个,覆盖流动党员100余人。小组成员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分享学习资源、体会与答疑。各小组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3次,激发党员学习热情。
创新激励机制,优服务
完善权益保障体系,增强党员安全感。重视流动党员权益维护,构建权益保障网络。与流入地党组织及部门协同,建立劳动权益保障联动机制。党支部重大事项决策等重要活动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保障其知情权与参与权等政治权利。
强化关心关怀举措,提升党员归属感。建立定期慰问制度,重大节日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电话、视频等方式慰问流动党员家庭50余户次。针对家庭特殊困难流动党员,如10余户家中老人患病、子女教育困难情况,组织志愿者开展专项帮扶行动40余次,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等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鼓励党员亮明身份,激发党员使命感。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鼓励流动党员亮身份。已有10余名流动党员在所在企业或单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鼓励流动党员参与流入地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余次,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增强党员使命感与责任感,使流动党员成为异地飘扬旗帜,彰显党员担当。(通讯员 刘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