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组工担当
涟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光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组织部门必须以走在前、作表率的标准认真研究谋划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课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涟源市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为改革发展“凝心”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领导先学、示范办学、宣讲送学,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层层跟进,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自觉。一方面,示范办好市直单位、乡镇街道一把手的专题研讨班,督促各单位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辅导讲座、在线学习等方式,教育引导全市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举办全市村级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将全会精神列入“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经常学、跟进学、深入学、系统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精准选贤任能,为改革发展“聚力”
全会聚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干部工作的正确导向、管理监督、关心激励、教育培训、变动交接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要坚定扛起选人用人政治责任,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当好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着力激发“谋改革”的动力。建立完善科学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绩论英雄、定去留,常态化推进能上能下,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评选表彰一批“担当有为好干部”,切实激发争先创优、力争上游的首位意识。着力提升“善改革”的本领。扎实开展以“学思想、强党性,学纪法、强素养,学政策、强本领,学业务、强能力,学模范、强作风”为主题的“五学五强”专项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赴发达地区开拓眼界,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实践锻炼,不断提升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的能力水平。着力增强“敢改革”的底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为大胆创新、敢闯敢干的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消除干部怕出错、怕问责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坚持重心下移,为改革发展“强基”
全会从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基层减负等方面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四基三创”三年行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攻坚能力。抓实“两个引领”。做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与“屋场会”等基层微治理模式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数字化信息平台实质应用,真正做到“群众点单、三长报单、镇村派单、单结事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对接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充分发挥驻村帮扶队、科技特派员协调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发挥“两个作用”。着眼下轮换届,抓好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提升,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储备一批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后备力量。持续深化“先锋行”实践活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共驻共建”,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持续减负赋能。对照省级关于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75项、娄底11项减负赋能举措,开展全面自查和“回头看”,确保各项赋能举措落地见效、取消事项见底清零。以减负赋能为契机强队伍、改作风,引导乡村干部把减负腾出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服务群众上来。
注重聚才用才,为改革发展“蓄能”
全会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们要聚焦破解人才发展瓶颈、激发人才活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聚焦需求精准引才。破除“政府当家”惯性,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紧扣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需求,鼓励支持多渠道招才引智,切实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完善机制悉心育才。聚焦“重引轻育”“内外有别”等问题,着力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政策,实现“本土”和“外来”人才兼收并蓄。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加大青年人才参评“湖湘青年英才”、“小荷”科技人才等项目支持力度,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攻关项目上挑大梁、当主角。要强化保障诚心留才。持续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制度化。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后院、后代、后路”问题,切实增强专家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