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安家·赋能·归雁”三大工程激活流动党员新活力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1-15 16:24

近年来,针对少数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宁远县实施“安家工程”“赋能工程”“归雁工程”三大工程,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服务质效,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家、流而有为。

实施“安家工程”,构建纵横交织网络。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商会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多种方式为流动党员建“家”,将流动党员及时纳入组织管理。“一库”摸清底子。“一库”即流动党员信息库。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分别建立县、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分类建档编册,共排查出2408名流动党员。建立完善联系制度,基层党支部至少落实1名支部委员或党小组长,通过“一对多”形式与流出党员“结对子”,流出党员的固定联系人806人。“一系统”强化管理。“一系统”即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用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成果,基层党组织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对流动党员进行数据化管理,根据排查登记的基本信息,分跨省、跨市、跨县等流动不同情况,在系统中对流出党员进行全面登记,及时做好线上信息的“定投”和接收,确保每名流动党员在册在案在线。“一站”强化服务。“一站”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驿站。采取党员捐助、企业家支持、当地社区共建等办法,为流动党员建设4个“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驿站”,整合商会、企业家、知名人士等资源,搭建流动党员法律援助、就业帮助、入学就医等多类别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三联三访”制度,即:流动党员政治生日时必联、逢年过节时必联、外出返乡时必联,重大节日电话访问、生病住院探视访问、遇到困难访问。2024年以来,慰问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23人,帮助党员及乡友协调解决维权、就业、子女入学等事项60余件。

实施“赋能工程”,打造线上线下课堂。针对流动党员特点,创新学习方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用活平台线上学。充分利用“永组在线”“九疑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音视频党课,开展多样性学习,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断档、不掉线。2024年以来,组织流动党员线上学习7000余人次,“九疑先锋”微信公众号灵活推送党建知识、实用技能等学习资料85条。主动送教上门学。采取邮政快递“打包助学”,向流动党员寄送邮寄“红色包裹”,督促流动党员加强学习。“红色包裹”涵盖一本流动党员家书、一枚党徽、一本党章、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本党的二十大报告,真正让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2024年以来,共邮寄“红色包裹”120个、学习资料130套。实行线下集中学。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国庆前后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通过党员“冬春训”、乡镇党校、座谈等形式组织集中培训,给流动党员“补课充电”“强身健体”,先后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我为党旗添彩,助力家乡发展”等系列活动,开展活动100余场次,谈心谈话4200余人次。

实施“归雁工程”,激活建设家乡动能。结合“迎家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努力为流动党员创新创业搭建广阔平台,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当好招商引智的“牵线员”。推行“怀好一颗心、架好一座桥、筑好一个家”的“三个一”工作法,引导流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引企、引资、引智、引技等方面为家乡穿针引线、铺路架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500余条,获取招商信息300余条,引进企业23个企业,26个产业项目,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湘首个科技小院落户宁远。当好为民服务的“暖心员”。常态化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带头”等活动,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城市治理、维护稳定、调解纠纷等工作2000余次。如流动党员唐兴旺为家乡贫困户捐献毛衣一万件;流动党员、大朗公益组织——“狮子会”分队长刘继军组织38名会员,走访宁远中和镇、禾亭镇贫困户58户、联系资助宁远二中贫困学生35人,捐资捐物共计12万余元。回引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深入推进“雁归工程”,通过建立党支部,联系引进一个项目、联系提供一个致富项目、联系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建三联”活动,鼓励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流动党员带头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截止目前,全县吸引了56名流动党员回乡担任村干部,鼓励支持100余名返乡流动党员投资创业,提供创业贷款1200余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