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工担当
溆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德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冲锋号。基层组织部门既要高标准、高质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又要为全县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必须聚焦“举旗帜、选贤能、聚英才、强根基”,坚决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职责使命,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政策、具体任务、具体措施,以组工之力厚植改革之基。
凝心铸魂 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觉悟和内生动力。坚定改革信念。发挥县乡两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县党员干部的首课、主课和必修课,不断推进教育培训规模化、系统化和全覆盖。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具体制度,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大讨论,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永葆改革初心。以向警予同志诞辰130周年为契机,充分挖掘好向警予同志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改革奋进力量。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讲好老一辈革命者勇于变革、敢闯敢试的奋斗故事,同时,开发创作一批以改革为主题的专题党课,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党性教育、学习培训、专题讲座、主题微党课等形式接受“红色洗礼”。增强改革本领。按照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标准,持续实施领导干部读书班、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系统培训工程。坚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磨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和视野。
选贤任能 锻造改革攻坚队伍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牢牢把握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聚焦担当作为,树牢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看担当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努力做到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不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强烈信号。建立重点改革领域干部队伍动态补充、动态调整、动态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计划,设置“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关键指标,倒逼干部主动作为。聚焦精准画像,下好干部考察“先手棋”。强化政治素质考察,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切实用好考察成果。建立正负面信息清单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干部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全方位、多渠道识别评价干部。严格执行“凡提四必”,从严从实把好干部选任审核关,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全覆盖、近距离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将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为精准识人提供有力支撑。聚焦严管厚爱,落实管理监督“硬手段”。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年度考核、信访线索核查等方面成果,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观教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坚决整治“躺平式”干部,常态化实施靶向纠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深化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在改革中担当作为撑腰鼓劲。
广纳英才 汇聚改革创新力量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唯地域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激发全县上下创新创业活力。突出“急需紧缺”引好才。用活用好乡村柔性引才九种模式,加速推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怀青人才驿站”两站联动的新型人才工作模式。聚焦溆浦“一主两特”“10+2”产业链、城乡建设等重大产业和项目建设,围绕企业和人才发展需求,建立“一链一策”的靶向精准引才机制,积极参加“智汇潇湘”招才引才高校行活动,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健全“培养体系”育好才。整合培训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雨花区对口帮扶为契机,大力开展“政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构建“人才+产业”“人才+项目”“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实际需求,整合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科技等职能部门培训资源,积极开展本土专业性技能培训。厚植“情感沃土”留住才。坚持把打造一流人才服务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持续优化升级、迭代更新人才政策,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妈妈式”服务。坚持把讲诚信作为最大的人才政策,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一切因素,不折不扣兑现“人才新政10条23项”。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和部门“一把手”联系专家制度,倾听人才呼声、回应人才期待,善于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固本强基 建强改革战斗堡垒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严密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综合施策夯实组织基础。常态长效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四项长效机制”。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头雁”工程,稳妥有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以党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国有企业、学校、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创新方式推动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巩固提升“溆浦经验”,健全完善片组邻“三长”制和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乡镇和村(社区)事项责任清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凝聚合力强化作用发挥。积极拓宽党员志愿服务内容,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三带头”志愿服务活动,把党员先锋作用体现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深入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挖掘身边榜样,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建设中“当标兵、做示范、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