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树品牌、建机制、夯基础,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大局深度融合,奋力谱写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聚焦凝心铸魂,汇聚党建工作之“力”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活力、内生动力。
“第一议题”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每月转发“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工作提示,向基层党组织讲清楚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持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思想淬炼。
“第一标准”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原原本本学《条例》,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走在前、学在先、作表率,引领全县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4564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1176次,参加廉政教育活动21363人次。在全市率先配齐村级纪检委员,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向村(居)延伸。
“第一责任”推动基层党建创新。为育强村(社区)头雁队伍,在全县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五看五比抓党建大练兵”活动,涌现出花桥镇陈樟村党支部、芦洪市镇西江桥村党支部、白牙市镇莲塘村党总支等一批可圈可点、可看可学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第一批评选出来的18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人通过考核招聘进入乡镇事业单位工作,4人获评省、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三长制”赋能基层治理 服务群众“零距离”。
聚焦减负赋能,彰显党建工作之“为”
落实上级部署,顺应基层期盼,变“季度考核”为“季度培训”,变“逐级管理”为“精细指导”,变“层层加码”为“级级减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广大干部群众撑起一方“幸福天地”。
“轻车壮马”为基层减负。严格按照“3+5+5”的标准规范村级挂牌,共清理各类牌匾2600余块,坚决纠治村级“乱挂牌”“滥挂牌”“只见牌子不见服务”等问题,让基层减负“掷地有声”。统一印制“20+29+36”事项清单,分发至全县各村(社区),全面明事定责。大力压减面向乡镇、村(社区)开展的各类检查、考核、台账报表、评比活动,全面取消村干部“坐班制”,优化村干部值班工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谋实事、惠民生。
“充电加油”为基层赋能。创新开展基层党建业务季度培训4期,分时段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300多人次,推动重点任务与日常业务同频共振、双向提升。切实回应基层所需,分层分类推出“菜单式”培训内容,举办村(社区)干部技能培训班、村(居)民代表履职能力示范培训班。创新运用中央党校“智慧党建”系统,完成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暨在生产和工作一线党代表培训,高质量开展党员冬春训。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16名,面向村(社区)“两委”干部定向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名。
“强基固本”为基层增效。高质量完成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突出“四优四强”抓实机关党建,县人民检察院“七彩党建”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党建品牌”。为解决流动党员身份难亮明、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三大难题”,成立首个以乡镇为主体的大盛镇驻长沙市流动党员党支部,让20余名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更有“为”。打造东安5G智慧广播电台“党建之声”栏目,录制系列微党课、乡镇党委书记访谈等各类节目10期,开设充满泥土味的“田间课堂”,累计为基层党员送去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61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抓好村班子运行中期评估,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570人,其他村级后备干部2178名,为下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筑牢基础。
“党建+粮食生产”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聚焦党建引领,提升党建工作之“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从县直单位选派126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深入实施县乡两级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大力推进“党建+粮食生产”,县委书记带头创办县级领导“万亩示范片”6个,乡镇党委书记领办“千亩示范区”45个,村党组织书记领办“百亩示范点”256个。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芦洪市镇西江桥村成功打造2万平方米现代农业智能化育秧中心。
基层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在基层农村,通过标准化选、制度化管、高效化用,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提质增效,基层治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井头圩镇石板铺村获评省级和美湘村示范村。在城市社区,谋划开展城市党建“十全十美”,持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党建、机关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互促,全市首家小区“长者”食堂在茶亭社区建成运营。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亮点纷呈。以产业强镇带动产业兴村,全县新成立乡镇商会11个,培育了陈樟牧业、冀美宫灯、湘之源、闽航源、山苍子油加工、生物颗粒燃料、饮用水厂等一批特色乡村产业,探索出了“物业经营型”“农业生产型”“资金参股型”“利益共享型”“特色产业型”“手工制造型”“飞地模式”等九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镇镇有一样,镇镇不一样”,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