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荷塘区宋家桥街道四三〇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属于典型的厂矿型社区。以企业职工及其家属为核心的居住聚集圈,孕育了独特的熟人社会文化,至今仍保留着“赶集”传统。近年来,宋家桥街道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打造了“宋家邻里”公益集市治理品牌,构建居民“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新场景,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公益集市累计举办40余期,参与居民达3万余人次。相关事迹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基层组织“搭台子”,让公益旗帜飘起来
科学布点位。按照四三〇社区居民传统赶集的习俗,充分考虑以往居民赶集区域及周边交通安全、环境卫生等要求,在马路市场和四三〇农贸市场旁边,规划设置“宋家邻里”公益集市流动点位。同时,利用企业移交资产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在“邻里中心”长期设置固定点位,确保公益集市常态化、规范化。广泛作宣传。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把群众“需求清单”与街道社区“资源清单”相匹配,围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文体娱乐、邻里互助等主题列出服务清单。每次举办公益集市之前,在全街道范围内通过张贴海报、小区微信群等广泛发布集市消息,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精心优服务。在公益集市设置党员公益区、便民服务区、社会组织区等三类摊位,形成内容丰富,覆盖人群广泛的立体式服务矩阵。党员公益区开展惠民政策宣讲、微心愿认领、邻里趣味活动等服务,便民服务区开展义诊、公益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社会组织区开展爱心义卖、志愿者招募、公益项目推广等服务。
多元主体“当摊主”,让红色力量融进来
党员先行示范。全面梳理街道社区红色队伍力量底子,发动四三〇社区6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带头参与,充分调动辖区200余名党员,建立党员志愿者资源信息台账。目前,在社区已成立公益集市先锋队,党员人数达30余名。在公益集市举办过程中,党员志愿者们在现场指引、服务保障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赢得群众点赞。社会组织助力。在公益集市举办过程中,积极发动辖区内公益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经验优势和项目优势,提升公益集市品牌。四三〇社区社会组织发动辖区喜爱做手工的居民成立“手工坊”,制作一批精美的手工品在公益集市进行义卖,目前已卖出各类小摆件等数百件,募得公益基金2万余元。“微义工”团队设立“爱心菜地”项目,组织志愿者们利用空闲时间在辖区内荒地种植的爱心蔬菜,在公益集市一经上市即受到居民热捧,每每抢购一空。爱心商户参与。积极探索爱心商家联盟机制,壮大为民服务“朋友圈”。一方面,通过让爱心商家在公益集市提供优惠券或折扣商品,或者直接赞助活动小礼品,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优惠。另一方面,把参与公益集市的爱心商家发展成为“社区合伙人”,优先给予各类表彰和激励,帮助商家进行宣传推广,让爱心商家在活动中既提高了美誉度和知名度,又赢得了居民和客户的信任。截至目前,已吸引社区食堂、惠予家政、奥洁干洗、千金大药房等20余家“社区合伙人”。
居民群众“齐赶集”,让基层治理火起来
赶惠民政策的大集。“宋家邻里”公益集市依托就业扶持机制和扶贫帮困机制,在集市上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微型招聘会、惠农补贴宣传、养老政策宣传等主题活动,同时开展反诈、禁毒、防溺水等宣传活动,让居民群众在赶集的过程中,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今年4月,四三〇社区王阿姨在公益集市上看到就业信息后,进行了就业申请登记,后来成功在辖区内一家养老机构就业,相关事迹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关注和报道。赶便民服务的大集。社区依托公益集市,常态化开展义诊、义剪、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生活便利。截至目前,已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免费理发、家政保洁、器件维修等各类便民服务40余场次,累计服务近2000人次。同时,为确保公益集市系列活动始终维持高热度,四三〇社区实行“积分制+分级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考评激励和志愿培训,依托“荷塘志愿”平台,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积分制管理,每季度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每年度开展表彰奖励,持续激发大家参与热情。赶邻里互动的大集。利用公益集市平台,结合“幸福邻里节”活动等,创新开展儿童跳蚤市场、百家宴、趣味有奖竞答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居民热情参与,通过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交流互动,融洽了邻里关系,促进了邻里和谐。比如,端午节期间举办的公益集市,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织为辖区孤寡老人包粽子、送粽子等活动,受到居民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