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30余万元,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农带农,提供岗位就业、农产品销售、土地经营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达300多万元。
整合土地资源,实行集中管理经营
理清土地资源。村支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就全村的土地进行清理分类,摸清各级各类耕地及种植情况底数。理清了土地资源后,召开村民大会全面收集村民自种、流转意向。对于无种植意愿的闲置土地,以集中无偿流转的形式交还村集体5年,由合作社进行开荒复垦。
实行集中管理。对于流转给村经济合社的土地,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给农户分红。其中,优质水田每亩300元,一般水田每亩200元,共流转水田1300余亩。这些水田由村经济合社以自主开发、出租、流转种粮大户等形式盘活土地资源。有效解决了因缺乏劳动力、无开发能力导致形成的四荒地的耕地治理和保护问题,创造了土地集中发展的基础。
规模经营发展。主动融入白关丝瓜“一带一环”发展整体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白关丝瓜种植产业,在规划中心区域打造第一个白关丝瓜自主产业园区,种植白关丝瓜120亩,带动200余户农户成片连线种植,形成了一条种植面积300亩的白关丝瓜产业基地。引进种粮大户种植水稻,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西气东输毁损的水田修复后,引入湘莲种植大户,种植湘莲160亩。流转45亩果园地种植葡萄。流转120亩高岸田,经过治理后,今年4月,引进湘辣供应链(湘西)有限公司与龙凤庵村经济合作社共同投资200万元,合作种植“湖南辣椒”。土地的规模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
变革经营模式,“小菜园”变“产业园”
创新合作模式,集体经济广参与。村民小组成立合作社,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营,通过村级运营管理、村民小组组织、农户自产的新模式,有效组织全体村民参与。在实现经济体下沉的同时,合作社不再负责成本运营,实施主体转为农户个人,所得收入全部归农户,村、组组织机构按比例收取服务管理费,实现共同收益。通过合作社联营+公司助销+农户直接参与的联农助农方式,带动农户种植和销售。
优化销售模式,品质售价双提升。效益全村白关丝瓜统一品质、严格分级包装,统一分级定价,统一集中销售,实现了集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集中订单模式,让农户专心、安心种植高品质的丝瓜,实现农户的“小菜园”变成为集体经济的“大菜园”,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同时发展了村级集体收入,增加了农户收入。2023年全年共带动80余农户200多人参与,白关丝瓜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产量超240万斤,销售收入800余万元。
发展多元产业,助力村经济续航
引进农业公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23年,利用自身白关丝瓜核心种植区的优势,引进了我本自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凤庵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土地资源入股,共同成立了龙凤庵合作农业公司,除规模种植白关丝瓜以外,还大力开展白关丝瓜精深加工产业,成功研发丝瓜气泡水、丝瓜啤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丝瓜气泡水已正式上市,凭借独特口感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
开展投资经营,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开展投资经营等市场化运营,投资大京农文旅公司村集体成为投资股东,与湖南仁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龙凤庵设备租赁有限公司,占股51%。2023年村农业公司、大京农文旅公司村、龙凤庵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等投资产业共村集体经济预计创收20万元,村集体逐步朝着可持续发展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