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阳县委编办牢牢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出入”结合,下好编制管理“先手棋”
严把“入口关”。坚持年度用编计划管理,严格实行用编核准制度,严格履行用编审核程序,用人单位凭编制部门出具的编制使用核准表和组织、人社部门提供的介绍信等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编手续。未经编制部门用编审核的,一律不予受理,严格把好进入的程序关、审核关。畅通“出口关”。利用人员编制信息异动群,及时掌握并办理人员调出、辞职、开除等出编手续,每月定期办理退休人员出编手续,每季度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有人数、人员信息进行比对校核,确保退休、亡故、辞职、开除等人员变动情况准确无误,并完善年度出编人员信息台账。
坚持“内外”结合,下好编制管理“一盘棋”
强化内部联动。加强编办内部各股室之间的协作配合,互通机构编制调整、人员任免职、职称职务变动等信息,及时完善和更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相关信息,提升信息维护效率,确保数据信息完整、准确、规范、安全。强化外部联动。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建立以机构编制管理为基础的人员补员、经费核拨、社保缴纳等事项办理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进人”、“吃空饷”、“混编混岗”等违规行为。
坚持“服优”结合,畅通编制管理“流水线”
优化业务流程。对不涉密内容,通过QQ、微信群不定期下发工作提示,对人员出入编、个人信息修改等业务的受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效予以明确,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使实名制登记管理业务流程更加快捷规范。提高服务效率。推行“最多跑一次”模式,对入编登记等即办件即时办结,对不符合要求的业务申请及时退回并附原因,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有效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坚持“督查”结合,织密编制管理“防护网”
做好“多维监督”。坚持把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全过程,扎实开展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单位自查与外部检查,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等多维监督,对不规范问题要求督促整改落实,推动机构编制数据规范化管理。做好“专项检查”。扎实开展机构改革评估,重大事项调整,“吃空饷”清理,“在编不在岗”清理,机构编制专项巡察等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实际机构设置与‘三定’规定不一致”、“干部配备与领导职数核定不一致”等现象,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实效”结合,交上编制管理“满意卷”
聚焦“优编强医”。加大乡镇(街道)卫生院空编补员力度,优化医疗领域专技人才配置,统筹调剂全县医疗队伍人才配备,主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聚焦“优编强教”。提前谋划、妥善应对生源变化问题,做好教师队伍控编与保教工作,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采取校际调剂、交流轮岗等方式“调多补少”,确保教师编制与生源数量“流向统一、增减匹配”,有效化解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编制配置不均衡的矛盾。聚焦“优编强才”。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对编制使用情况、人员年龄结构比例、学历层次、所学专业等信息数据进行科学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下达用编计划,量身打造人才引进“机构编制资源需求清单”,确保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近三年,通过公开招录和政策性安置等,引进青年才俊18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