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乐安镇聚焦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教育效果差、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紧扣“全排查、全纳管、全闭环”目标任务,在结对联系、常态教育、激励作为等方面统筹谋划、分步推进,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
强组织、常联系,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
全面摸排。建立“片长”上报、村支委初核、镇党建办复核的排查机制,对全镇24个村(社区)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摸排,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动去向、流动类型、联系方式、流动地点、就业情况等信息的“N个清楚”,对已纳管的流动党员进行实时更新,确保“进出”有数、“来去”有底,现摸排确定流动党员123名。
常态联系。建立流动党员“多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坚持“就便、就熟、就亲”的原则,安排支部委员、“片长”对123名流动党员实现结对联系“全覆盖”,指导联系干部按季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等,加强沟通和动态跟踪管理。
建强阵地。立足乐安籍在长沙务工人员多的优势,主动做好乡友和流动党员的结合文章,11月26日正式成立乐安镇驻湖南湘江新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在湘江新区经商、务工、创业的21名流动党员纳入日常管理和教育,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强服务、重学习,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
积极探索“线上平台及时学、线下结对帮促学、流动支部联动学”的“三学”模式,让流动党员“隔山不隔音、务工不误学”。
坚持线上平台及时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红星云、安化党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云端课堂”,及时推送时事政策、理论知识、音视频党课等线上学习资料,实现流动党员与正式党员同频参学,已累计推送相关学习资料57次。
坚持线下结对帮促学。组织结对联村干部、支部委员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过节、探亲等“窗口期”开展好送学上门、返乡交流谈心,为流动党员送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决定> 学习辅导百问》、流动党员活动证等,以联动促学;还通过走访、谈心谈话、座谈会等方式交心,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坚持流动支部联动学。组织湘江新区流动党支部与当地党支部、企业支部、行业协会等开展联学共建,同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讲微党课、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交流研讨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
强引领、促示范,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鼓励流动党员当好“三员”,积极融入“新家”、不忘“老家”,处处做示范、两地当表率。
当好家乡品牌“宣传员”。鼓励流动党员结合自身特长、资源、人脉等优势,积极宣传推介乐安的“安化小籽花生”、优质稻、高山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化小籽花生”于2024年7 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正式进入“双国标”时代,保护区域延伸至乐安周边的16个乡镇,价格更是从10元/斤左右跃升到20元/斤左右,特级产品的价格甚至高达60元/斤,成为继黑茶之后安化又一个富农富民产国庆十一等返乡高峰。
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成功乡贤、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成功引进湖南宇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湖南星陵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在乐安落地生根,年产值近3000万元,并为本地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0余个。
当好志愿服务“先锋员”。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从身份流入转变为作用融入、情感融入、示范引领。如流动党员到当地社区义写春联、到孤儿院关爱自闭症儿童等,为流入城市注入一股“温暖”。同时,也时刻心系家乡送温情,2024年,面对家乡遭受洪涝灾害,2名长沙流动党员闻“汛”而动,积极支援,自发为古楼乡洪灾区捐赠1.5万元物资;2025年春节前夕,5名流动党员组织乐安镇42名台球产业企业家齐聚浮青社区,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为7个村104户困难家庭送去肉、米、油、慰问金等价值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