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柘溪镇高度重视党员档案室建设,以档案室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从统筹资源、合理规划,从阵地建设、规范管理、完善机制等方面同步入手,坚持“五个聚焦”,全方位、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党员档案室质量和水平,让党员档案“安家落户”。
聚焦硬件配备,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
柘溪镇严格落实益阳市委组部对档案室建设的有关要求,确保档案室卫生、安全和保密,满足档案管理需要,以高标规范、务实管用为原则,高标准打造标准化的党员档案管理阵地。在政府三楼明确1间总面积不少于18㎡的房间专用党员档案管理室,配备档案柜3个。按照防火、防盗、防霉、防虫、防尘、防光、防潮、防高温、防鼠“九防”要求,配备防盗窗、灭火器、温湿度测量仪、防鼠板、阅档桌、空调等设备;安装遮光帘,并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施,为党员档案“筑巢安家”。为每位党员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档一号”,建立“一盒一档一目录”,并统一制作档案室管理、档案查(借)阅等制度台账,党员档案室管理制度全部公开上墙。明确管理责任人2名,负责党员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专室保管、专柜保存、专人管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档案绝对安全,严把档案管理“责任关”。
聚焦专业培训,提升档案整理规范化
组织镇党务工作者、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兄弟乡镇交流研讨,学习党员档案整理先进经验。开展工作动员会和档案整理专题培训会,对党员档案室建设的标准要求、关键环节、方式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为全面推开党员档案室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专人梳理,有序归档党员材料,制订详细的归档方案,对党员档案按照“县乡邮编+支部序号+党员序号”规范化编号,实现一人一档,一档一号。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划区存放,做到存档有序,查档便捷。按照党员发展的5个阶段所需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档案目录,做到材料齐全、手续完备、整齐美观、划区存放,存档规范。
聚焦日常管理,创新档案管理数字化
对党员档案进行整理并归档,做到“因有尽有”,明确岗位职责,由2名党员负责党员档案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转递和审核,利用等管理制度上墙,做到“该有就有”,建立档案归档、管理、查阅、借阅、转递等5项工作制度,形成查(借)阅登记簿、接收登记簿、转出登记簿等台账,做到管理有簿册、借阅有记载、转递有回执。按照党委、党支部类型划区存放,将全镇500余本党员档案进行电子化储存,采取“姓名+党员档案盒编号”的编码方式,为每份档案生成“身份码”,建立党员档案索引表,做到档案位置精准定位到柜、层、列,只需通过在电脑搜索党员姓名,便可及时找到存放相应党员档案的专柜和专盒,实现存档有序,查档开柜便捷。
聚焦业务提升,实现管理要求统一化
镇党委坚持“组织有力度、底子有台账、审核有标准、归档有质量、推进有速度”五有标准,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党建办公室工作人员及9个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为成员的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专班。对整档工作进行统一培训,对党员档案审核的标准要求、关键环节、方式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组织进行集中办公,在整档过程中按照党员发展5个阶段25个步骤所需材料,梳理明确党员档案需存档的39项材料,对应建立档案,放入档案夹,实现分类归档。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做到标准统一,已完成全镇13个支部536名党员档案整理工作,确保全部理清党员底子,核准党员信息。并以党员档案整理工作为契机,全面摸清党员队伍现状、规范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聚焦长效机制,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
建立党员档案室管理制度、党员档案保密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党员档案整理、立卷和归档制度、党员档案查(借)阅制度、党员档案转递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结合“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同步管理,增减党员人数,实行转出地留“痕”、转入地留“影”、转接单位留“单”的工作方法,确保档案随人走,防止人档分离的现象发生。建立借阅档案台账、转入档案台账、转出档案台账等“三本台账”,对档案移交情况实行登记备案,有效防止了“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的产生。健全党员档案查阅制度,对查阅党员档案作出明确规定,规范查阅程序,建立党员档案查阅台账,坚持每阅必登,确保每本档案的每次使用均记录规范,有据可查。健全党员档案转入、转出制度,规范党员档案转接要求,建立档案转入、转出两本台账,切实做到接收档案必完整、转出档案必有向。全面建立党员档案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各党支部的联系,促进党员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