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江县浮邱山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寿、富、康、德、善”着手,结合村情村况,坚持党建引领,“三个聚焦”发力,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五福”乡村,让村民在福光照耀下享四季温暖,沐美满幸福。
聚焦党群共建,打造“宜居”乡村
浮邱山乡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力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集成推广片组邻“三长”派单制、志愿服务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新做法,依托“湘妹子能量家园”,以家庭为切口,以积分为手段,发动党员群众深入参与基层治理,其中,新桥村2021年首创爱心积分超市,自开业已累计奖励村民约4万积分,参与覆盖率达全村在家人数的85%以上,获评为湖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强化法治保障。建立“1+2+N”机制,以乡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建强片组邻“三长”队伍,充分用好“益村”平台,实行线上问题收集,线下矛盾纠纷处理,乡调解委员会实时跟踪进度,今年以来,已攻坚克难化解信访积案2件,解决矛盾纠纷30余起,浮邱山乡先后获得“益阳市安全发展工作示范乡镇”“益阳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激发德治活力。健全“党员带头、乡贤牵头、群众参与”的联动发展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对村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充分调动乡贤与群众参事议事的自治活力。其中,西峰寺村创立的村规民约“四字经”被评为益阳市“最美村规民约”,在西峰寺村“青寺公路”的修建中,沿线300余户村民深刻践行村规民约的规定,自愿投工投劳、让地让利,乡贤更是带头捐资捐款15万余元,西峰寺村成为村庄共建、成果共享的现实写照。
聚焦产业融合,勾勒“宜业”乡村
聚焦“工业强、农业优、项目兴、三产活、乡村美、生态好”的发展方针,三产融合持续创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做强“一产”。2024年成功创建11个千亩双季稻和4个千亩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完成早稻生产18560亩,早稻集中育秧13500亩,现代农业稳产增收。做优“二产”。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先后成立9家竹笋合作社,其中位于田家冲村的桃江县田美竹笋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半自动化特色粗加工生产工艺企业,也是省市县三级重点关注的特色企业。做活“三产”。以浮邱山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4村创新发展特色民宿、户外野营、生态果园等农文旅融合产业,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功能示范区,塑造乡村振兴消费新场景。探索“一村一特”发展思路,浮邱竹笋、浮邱高山茶、西峰寺生态米、齐心有机蔬果等特色品牌在文旅资源的映衬下活力迸发,2024年全乡17个村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5万元。
聚焦移风易俗,绘就“和美”乡村
“创机制、强载体、稳阵地”多措并举打造乡风文明建设新高地。制度建立营造和谐乡风。创新提出移风易俗“十个一”工作机制并在全乡推广运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大操大办等现象明显下降,典型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县推广。载体运用弘扬文明新风。通过屋场会、议事家园、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修订村规民约,将村庄角落的闲置围墙打造为移风易俗宣传墙并刻上移风易俗“七字歌”,让良好风尚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渲染中深入人心。将西峰寺村闲置已久的“空心房”改造为本土烈士江诗咏的纪念馆,以一处处“活资产”宣传红色思想、传播文明新风。阵地打造刹住奢靡之风。利用浮邱山村村委旁的“农家小院”饭店打造为红白喜事的集中置办点,按照“资源配置优化,置办秩序井然,收礼标准规范,烟花燃放禁止,监督制约有效”的原则实现红白喜事置办场所的标准化与置办流程的规范化,有效简化了红白喜事的置办流程,降低了置办成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