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渌口区:多元赋能跑出村集体经济“加速度”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04 08:36

近年来,株洲市渌口区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多措并举、要素带动,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小、特色弱、收益低的发展“瓶颈”,跑出了渌口“加速度”。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实现三年翻番,朱亭镇浦湾村、龙潭镇龙潭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以组织赋能为牵引,夯实集体经济根基。突出高位谋划。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全年7次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与深度谋划。成立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渌口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株洲市渌口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谁来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强化上下联动。36名区领导包镇联村,75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77名驻村队员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各镇村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构建起“区委谋划、组织引领、部门帮扶、镇村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规范财务管理。创新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年”行动,聚焦村级财务中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公开不透明、债务债权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通过建章立制、督促检查、业务培训、稳步化债等举措,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账不明、债不清、利不多等问题症结,截至2024年12月,全区化解村级债务33.27%,债务存量、均量实现全面下降。

以创新赋能为核心,点燃集体经济引擎。外出学习取真经。区领导带领镇村干部多次前往浙江、江苏、四川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实地考察村集体发展新模式,学习种养殖新技术,成功引进了“红美人”柑橘、松西子鲜食玉米等优质农产品,擦亮了一批渌口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和都市农业品牌。组织148名干部赴浙江安吉实地深入研习“千万工程”经验,汲取发展智慧与实践力量。内部培育提能力。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开展“田间课堂”、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训、种养殖业技术专题培训等相关培训100余批次,从中央、省、市政策理论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实践演练,从省内典型案例到省外先进经验,全面拔高乡村振兴战略思维,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厚植人才优势。与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同盟,推动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创新驱动强支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开展“院地合作”,引进柏连阳、邹学校院士工作团队,赋能低镉水稻、王十万黄辣椒等产业创新发展;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动“龙牙红”百合特色产业升级。邀请全省100余名科技专家负责联村技术指导,遴选40余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精准实操教导,并建立驻镇驻村巡回机制,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政策不熟、技术不精、效率不高、产值不多等问题。

以产业赋能为根本,拓宽集体经济路径。做强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产粮大县、农业大县优势,把低镉水稻全域示范推广作为农业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年”的第一要务,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3个高质量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龙门镇成功创建全省首个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示范镇,朱亭镇入选全市唯一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做优特色产业。紧紧抓住独特优势,做好“土特”文章,“王十万黄辣椒”入选2024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持续擦亮,红美人柑橘、松西子玉米、豪亿生猪、南洲忆系列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品牌持续壮大,上海艾瑞吉南瓜、高油酸油菜、贡菜产业、临海市西兰花等特色种植试验示范初见成效,朱亭现代农业产业园、松西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做精文旅产业。不断挖掘区域农文旅特质,以朱亭古镇“五号山谷”品牌民宿为引领,加快经世文创部落、王家洲乡村美术馆、地球仓、紫湖归心谷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百里湘江精品旅游路线。朱亭百果园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蓬源仙3387露营基地、花冲村云由美宿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为区域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