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探索“三链三有”工作法 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02-25 15:56

近年来,衡东县持续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教育管理难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三链三有”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学”“流而有为”。

建立“信息链”

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序”

建立“县级统筹安排、乡镇积极发动、基层党组织详细摸排”的工作机制,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动向。各党支部详细登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动时间、流动地点、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10余项信息,并向上级党委备案,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各乡镇党委扛牢主体责任,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建立党支部“一对N”联系制度,定期与流动党员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工作生活情况,动员帮助其按照要求及时转接组织关系。石湾镇坚持“一月一更新、一季一调度”,各村(社区)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更新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电话号码和流入地党组织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常联系。截至目前,全县1157名流动党员均进行信息登记,做到“流出即知、流入即管”,确保管理不松懈,学习不掉队。

优化“教育链”

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

打造“移动课堂”线上学。依托“学习强国”APP、“红星云”“衡阳智慧党建”等“互联网+学习教育”的线上阵地,探索“指尖上的组织生活”,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等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确保党的创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最新政策等及时送到流动党员的“指尖”和“耳边”,保障在外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断档”。七一期间,选取7个“两优一先”典型拍摄“罗帅故里党旗红·身边的榜样”党员教育专题片,教育引导全体流动党员学习榜样、争先创优。2024年以来,共组织推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学习资料800余次,线上学习5600余人次。

打造“节假课堂”线下学。在农忙、秋收、节假日等集中返乡“窗口期”,依托“1+4+1”党校体系,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并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的“尖兵”作用,为流动党员“送课下乡”,与流动党员面对面交流思想和收获。对不方便参加集体学习的,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将学习资料送到流动党员手中,推动流动党员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县委离退休工委利用返乡“黄金期”,大力开展“银发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在外流动的老领导、老党员讲“微党课”,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的“银发动力”。

延伸“作用链”

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搭建建言献策平台。结合片组邻“三长制”,通过“线下走访+线上交流”等形式,聚焦镇村建设、经济发展、服务保障等问题向流动党员寻计问策。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发动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2024年,共召开座谈会10余次,流动党员参与500余人次,收集有效建议800余条,进一步为衡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搭建关心慰问平台。充分利用春节、“七一”、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认真开展流动党员家庭走访慰问,切实做到“二必访”,即党员返乡时必访、家有困难时必访,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爱。依托“四化融合”机制,组织流动党员过好“政治生日”,通过发送电子“政治生日”贺卡、祝福信息等形式送上祝福,着力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参与感。洣水镇把流动党员管理融入“雏雁工程”,积极挖掘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并适时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目前全镇共选拔农村后备干部56人,有力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印发《致衡东县工作生活在外地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鼓励流动党员积极投身衡东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结合党员“创客”工作,以“聚资源、引人才”为抓手,把具有乡土情怀、在外创业成功或具有相应优势的流动党员培育为党员“创客”,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开展“湘商回归、返乡创业”等专项行动,举办“龙腾奋楫 同心致远”2024年衡东县各界人士代表迎春座谈会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推进会,鼓励引导有资金、有能力、有想法的流动党员返乡干事创业。近年来,成功引进晶鑫印章模具、印象三湘农耕文化园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亿元,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