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瓦屋塘镇拥有南竹林面积5.8万亩,立竹1160万株,南竹密度达200株/亩,平均胸径8cm,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南竹产业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南竹资源优势,逐步构建起“资源培育、传统加工、精深加工、竹笋美食”的南竹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探索出一条“以竹兴农、以竹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建设县域北部笋竹产业经济中心。
立足资源优势,夯实南竹产业发展根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丰产培育、竹林道、笋竹加工基地建设,累计完成南竹低改1.5万余亩,实现亩均增产30%;修建竹林道200余公里,覆盖竹林3.5万亩,每年为林农节约运输成本320万元;建成南竹加工企业7家、竹笋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南竹250万余根、干竹笋和玉兰片1500万斤,年产值上亿元。强化南竹资源管理。坚持科学采伐,按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稀”原则,优化竹林年龄结构,提高孕笋率。大力推广勾梢技术,减少冰雪灾害损失,确保竹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产业示范引领。强化示范引领,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方式打造枫门岭村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100亩,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打造宝顶村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100亩,逐步推动南竹产业丰产培育工作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4年,成立南竹产业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2个,流转竹林1500余亩。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南竹产业发展高地。建专班、强服务。成立镇南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实行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常态化收集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并设法解决,让企业把更多精力集中于生产。创品牌、树形象。聚全镇之力成功申报了“中国玉兰片笋之乡”金字招牌,把品牌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全镇竹笋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添砖加瓦,竹筷系列产品更是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地。搭平台、引投资。以返乡人才座谈会为联系纽带,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邀请本地竹笋加工企业负责人向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讲好瓦屋塘镇南竹产业发展故事,吸引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到家乡投资兴业。2024年,撬动社会资本1200万元在该镇白家坊村投资成立绥宁县瑞昇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并顺利投产运营;投资120万元在该镇三星桥村成立绥宁县中达南竹种植专业合作社。
谱写融合文章,激发南竹产业发展活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竹木企业联合党支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家庭林场、合作社4家,覆盖农户700余户。加快实现竹旅结合。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贺炳炎“硬骨头精神”研学基地,打造“竹文化+红色旅游”路线,建设竹林微景观、彩绘墙等,充分营造“竹业特色小镇”氛围。探索推行村企共建。加强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以组织联建、资产入股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利共赢。截至目前,共入股360万元用于支持镇域内竹笋加工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