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加持、分类扶持等举措,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了上下贯通、资源融通、产业联通的发展新格局,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31.43万元,三年实现了翻一番,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唱好“协奏曲”,凝聚发展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醴陵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醴陵市2024年度集体经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培育24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76个面上村,推动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片、特色农旅发展片、特色文旅发展片、现代工业发展片、三产融合发展片、城郊融合发展片“六大片区”,以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升。加强政策落地。紧紧抓住中央、省委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大机遇,2022年—2024年,累计争取中央、省级项目31个,落实扶持资金1550万元,针对性解决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助力明月玻璃椒、沩山豆腐、湘醴茶油、官庄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构建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加强部门联动。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土地指标、产业帮扶等办法,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政策合力,2024年打造村级集体经济超过50万的村32个,形成了一批辐射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
打好“组合拳”,找准发展路径。坚持因地制宜。划分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提升型、农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等5类村庄,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城镇开发边界处的五里牌社区,积极主动融入城市建设,2024年集体资产出租年收入达到82.9万元;耿传公祠所在地隆兴坳村,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和特色产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6万元。坚持抱团发展。以党建联建打破地区地域、隶属关系等限制,形成“强村带弱村”“强企带弱村”等模式,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组建明月镇“6村1企”联合党委,共同开发醴陵玻璃椒品牌,2024年醴陵玻璃椒的品牌价值达1.75亿元;三铺村与华鑫电瓷开展“村企联建”,实现互利共赢,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1.1万元。坚持守正创新。鼓励各村成立强村公司、经济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沈潭社区由集体出资成立白羽鸡养殖合作社,每年出栏白羽鸡约20万羽,年产值近600万元,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0.2万元;玉茶村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导,种植茶树110亩,打造玉茶茶叶系列品牌,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6万元。
出好“连环招”,完善发展要素。激发内生动力。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指导各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评先评优、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等结合起来,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注重人才支撑。254个涉农村(社区)全部由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举办2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传经送宝。开展“湘赣边”村书记比武,醴陵市与湘东区互派5名村书记上擂台,共同探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优化调整73支驻村工作队169人,把有想法、有能力的干部派送乡村振兴一线。规范“三资”管理。每年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账目和所属机动地、林地、废弃校舍、老村委会等“三资”进行清理,2024年共清理集体资产30.1亿元,集体土地面积249.1万亩。推动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入醴陵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交易,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21宗,总金额3.2亿元,有力促进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增值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