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松木塘镇: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换届工作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07 08:37

近年来,桃江县松木塘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坚持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推动发展的关键工程,以“选优配强、精准培育、激励担当”为主线,全链条构建村级干部“选育管用”机制,为村级换届储备“硬核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下好选人用人“先手棋”,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坚持把优化结构、拓宽渠道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破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严把标准“选苗子”,结构优化显成效。突出政治标准,建立“双审双查”机制(即村级初审、镇级联审,查政治表现、查群众口碑),确保人选政治过硬、群众认可。目前,全镇村(社区)“两委”成员中,中共党员84人,占比89.4%;大专以上学历30人,占比31.9%;40岁以下年轻干部23人,占比24.5%,队伍年龄、学历、能力结构实现较上届全面优化。广开渠道“引活水”,能人返乡添动力。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通过政策宣讲、乡情恳谈、项目对接等方式,将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库。龙塘村、下干沙村党支部书记均为本届引回的外出务工经商人才,在返乡年轻支书的带领下,龙塘村成功申报并高标准完成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山苍子+栀子花”混种生态种植基地项目的建设,下干沙村对黑木耳种植项目进行产业升级,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万元。建强储备“蓄水池”,梯队培养可持续。建立“近期可用、中期培养、长期关注”三级后备干部储备体系,25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80%,涵盖产业发展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多元群体。村级后备力量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确保关键岗位“后继有人”。

打好能力提升“组合拳”,锻造乡村振兴“硬核本领”

聚焦“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构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立体化培养体系。导师帮带“传薪火”,精准滴灌促成长。推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1+1+1”帮带模式,优选67名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干部、老支书、产业带头人担任导师,与60名后备干部结对帮扶,量身定制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帮带措施100余项。素质提升“强根基”,充电蓄能增底气。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鼓励3名村党组织书记完成在职本科教育,10余名村干部参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同步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党校教授、农业专家授课10余场次,覆盖村干部60余人次,实现“学历+能力”双提升。跨村交流“拓视野”,比学赶超促提升。打破地域限制,6组村干部队伍赴周边区县先进村开展实地学习,借他山之石拓宽视野,学习产业发展突破之道。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主题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坛”4期,将村党组织书记聚集在一起,相互分享成功做法与工作成效,营造“互学互鉴、争先进位”浓厚氛围。

树好干事创业“风向标”,激发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让村干部“干有奔头、退有保障、优有奖励”。动态评估“把准脉”,精准画像促整改。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抓党建强治理促发展制度,乡镇班子成员每月到村开展“五必谈”(谈思想、谈工作、谈困难、谈建议、谈纪律),累计谈心谈话120余人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压实在基层。24年开展对村“两委”班子开展运行评估2次,约谈提醒村干部7人。阳光用权“划红线”,规范运行防风险。严格落实省委为基层赋能的18项措施,为村级组织减负的57项工作事项,明确村级权力清单,重点民生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镇财政所紧盯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村账代管等关键环节,去年对各村(社区)共清查问题315条,其中立行整改195条,限期整改120条,严格督促7个问题突出的村(社区)及时规范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开设“清廉讲堂”,组织村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9场,筑牢廉洁防线。打破晋升“天花板”,拓宽发展新路径。将村干部纳入“两优一先”“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范围,31名村“两委”成员当选县镇人大代表、51名村干部入选为镇党代表。畅通村干部上升通道,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选拔进入乡镇事业编制,2名村干部经推荐参加专项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事业编,树立“能者上、优者奖”鲜明导向。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