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紧紧围绕“住得好、能融入、稳得住”的目标,科学合理设立易地搬迁小区基层党组织,强化小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员在小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助力易迁群众“住得稳”,让727户3133人易迁群众安心过上好日子。
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做到领导有力。强化党建引领,激发治理活力,建好“三支”队伍。完善组织体系。根据易地搬迁小区党员人数,成立易地搬迁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以党员为骨干,牵头设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建立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业主委员会主任待遇参照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进行保障。配强帮扶力量。城镇集中安置区全部安排联系县领导、乡镇领导,选派驻小区第一书记,派驻2-3人驻小区工作队。持续加大脱贫群众帮扶力度,明确后盾帮扶单位,安排结对帮扶干部,帮助易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各后盾单位先后争取资金230余万元,用于东环新村等安置区的产业项目和社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维修维护。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党员参与小区服务管理,开展“争当群众贴心人”活动,让党员变成小区“主心骨”,通过发挥搬迁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搬迁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共同努力。
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做到有章可循。加快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促进小区有规可依、规范管理。让组织生活严实起来。完善党建督促指导监督机制,选派党建指导员13名,将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作为易迁小区的重点工作任务,精细化管理流动党员、老党员、困弱党员,及时提供学习教育指导和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党组织生活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激发易迁党员的整体活力和内生动力。让小区运行规范起来。出台《通道县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安置区管理办法》,明确了安置区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业委职权、工作制度、经费预算、居民办事、信息录入、户籍管理、房屋申请、房屋维护、资金筹集、物业管理等内容,细化了后盾单位、乡镇、安置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加强资金保障,将安置区门面租金收益全额用于小区建设管理。让群众言行文明起来。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发布易迁群众行为准则,签订小区文明公约,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清洁户等各类评比活动,有效杜绝不讲究、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以共建共享为抓手,做到邻里融合。加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共同建设平安和谐小区。抓法治建设。依托安置点党群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场所,推动法治阵地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培树法治理念。通过组织司法干部进社区活动,开设法治课堂,把法治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易迁群众法治素养。抓德治润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经常性组织开展节庆活动,利用春节、重阳、中秋、国庆等节日,鼓励群众走出家门,走上舞台,表演各类文艺节目,宣传文明新风,增进相互交流,提高团结互助意识,增强易迁群众融入感、归属感。抓自治基础。建立“党组织+业委会+楼栋长”网络格管理机制,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有针对性化解群众邻里矛盾,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调,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