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泸溪县:聚焦“三力”驱动 绘就片区联建新画卷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10 18:07

近年来,泸溪县浦市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统筹沅水流域7个村抱团发展,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崭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片区建设“向心力”

“四位书记”带头攻坚,全员“动起来”。把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构建党委书记亲自抓、专职副书记分管抓、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第一书记协同抓的“四位书记”推进机制。选派7名班子成员和12名骨干下沉一线与村“两委”实行责任、工作、绩效“三捆绑”机制,凝聚强大合力,“小片区”带动民族地区乡村“大振兴”经验被国家媒体刊载。人才“归巢”雁阵领航,发展“活起来”。吸引和培育了网红型糖糖、夏天,电商型李蓉、李芳,技术型杨刚许、向丽华,经营型周明霞等一批自带流量、家乡情怀浓厚的返乡创业先锋。浦市镇新阶联吸引100余名新阶人士投身片区建设。党建“示范”引领带动,支部“强起来”。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7个村党支部全部创建成示范党支部,打造了沅水流域党建示范长廊,为片区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聚焦项目产业,激活片区发展“驱动力”

项目“驱动”精准发力,建设“跑起来”。聚焦项目效益最大化,2024年投资1577万元,实施项目40个,推进片区内黄家桥村大棚蔬菜种植、马王溪村高粱种植、五果溜农旅融合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带动了群众增收,推动了片区整体发展。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品牌“亮起来”。推行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1+3”产业运行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5家、家庭农场122家。打造了岩头山太秋甜柿、都岐酥脆枣等地域性农特产品,五果溜荸荠和岩门溪脐橙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推进建设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打造全州优质粮烟生产示范基地,力创全县首个烟叶万担乡镇。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村民“富起来”。推进“六型”村集体经济模式,涌现了三产融合型马王溪村、产业集约型麻溪口村、水产特色型五果溜村等领头村。片区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00万元,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守护绿色生态,提升片区乡村“吸引力”

环境“美颜”生态宜居,乡村“靓起来”。按照“两点两线一镇区”规划,投入500余万元,发动干群10万余人次,实施片区公路改造、污水净化、卫生厕所建设等。组建28支护林队联防联控,37名镇村河长巡河巡湖,守护好绿水青山。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沅水流域美丽乡村亮点片区。文化“润心”贴近民意,生活“乐起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闹元宵、村厨大晒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马王溪村被列为全省首批国家级和美村寨,《和美马王溪》成为湖南首支、全国第56支村民共创型村歌。治理“创新”提升效能,乡风“美起来”。构建“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基层“三长制”治理微网格,2000余名党员干部冲在抗洪减灾一线,得到省委组织部实地调研肯定。聚焦“一老一小”关爱守护,广泛开展“敲门见人行动”和“护学岗行动”,浦溪村的关爱之家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列为全省10个基层治理典型课题。构建风险评估预警、信息收集研判、应急处突安置的闭环机制,浦市民间划龙舟活动零事故,暑期溺亡连续5年零发生。探索出浦溪“五治融合”、都歧“三会两制一奖”、五果溜“三联三实”等治理模式,镇级“一站三中心”平台建设一体化、实战化工作经验得到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和充分肯定。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