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醴陵市按照“抓点、拓面、连片”总体思路,全面整合部门力量、资金政策、资产资源,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扩覆盖、三年初见效的阶段目标,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实景图”。
突出“抓点示范”,乡村振兴多点开花。以创建湘赣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择优选取24个村,每村落实不少于70万元创建资金,支持村级实施阵地建设、旅游开发、农田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点。累计立项31个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每个村扶持50万元,申报3个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每村获100万元奖补资金,申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示范家庭农场17家,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通过点上发力、多轮驱动,先后打造了隆兴坳村“两叶一花”、东富村红色研学、花麦村葡萄种植等“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实现了“基层战斗堡垒稳固、党员带头作用突出、集体经济发展强劲””的发展目标。
突出“拓面覆盖”,乡村振兴动能澎湃。按照“点面相融、分类引领”思路,发挥24个示范村引领带动作用,结对共建76个发展路径相近、产业结构相似的村,通过示范村带动一般村、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产业、创新活动带动解决问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百村”创建。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持续打响“明月玻璃椒”“板杉茶油”“茶山蔬菜”“孙家湾迷迭香”“均楚毛尖”“官庄黑山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具有醴陵辨识度的农业品牌。2024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128家,带动就业7257人;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49.45亿元,增速达到12.25%,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动能澎湃。
突出“连片成势”,乡村振兴成效初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资源“攒零合整”、人才兴村“筑巢引凤”、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强”等“十大行动”,建成幸福屋场53个、省市县和美乡村示范村111个,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体联动,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片、现代工业发展片、乡村旅游发展片、红色旅游发展片、三产融合发展片、城郊融合发展片等“六大片区”。2024年,全市254个涉农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共计7981.98万元,增长122.25%;村平均收入31.43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达32个;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到3.18亿元,同比增长10.2%,为社会创造了约1万人次的就业机会,接待游客248万人次,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