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源县深入开展片组邻“三长制”工作,不断谋划发力用好用活广大邻长,全县1.9万邻长累计解决群众问题27.3万余件、提供微服务11.1万余次,切实用“邻聚力”实现“零距离”,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选精育优,提升服务能力。精选服务队伍。在全县遴选出服务意识强、能力素质高的党员8871人担任邻长,同步,将各村民小组推选的“邻里先锋”约1万人补充进邻长队伍,确保邻长队伍数量质量“双过关”,形成优质“五分钟服务圈”约1.9万个,联系服务群众22万余户,实现户户邻长联、人人邻长帮。保障服务质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1055名不胜任、不称职、身体原因和准备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邻长进行了调整,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工作效率不降低。提升服务能力。针对邻长这个群体特性,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和培训内容,结合送训下乡、联村干部上党课、农村党员冬春训等契机,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目前,1.9万余名邻长共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培训130余次,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
搭好平台,增强服务效力。搭建一线服务平台。聚焦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抗旱防汛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及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儿童防溺水等日常生活服务,灵活设置各类志愿服务岗位,鼓励邻长主动向支村两委认领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搭建民情办理平台。依托乡村党代表联络机构,设立民情收集处理中心,负责受理邻长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无力解决的问题和群众诉求。建立《民情台账》,每月研究分析,及时协调办理和回复,确保群众大小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搭建数字技术平台。以架桥镇东门桥社区为试点,积极打造智能监控“云”网络,通过与片组邻“三长制”体系网络联动,构建基层全域监控、智能预警、及时响应、高效互动的“双网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县413个村(社区)已实现“双网”全覆盖,有效制止假期儿童野游事件120余起、处置火点等安全隐患150余起,防范独居老人安全问题45起。
正向激励,点燃服务动力。强化身份认同。全面开展挂牌和公开承诺亮诺活动,在邻长住房醒目位置悬挂身份牌,组织邻长签订履职承诺书并进行公示。鼓励表现优秀的邻长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研究、商讨,逐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推行积分管理。对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行量化赋分。邻长可凭借村(社区)出具的“积分小票”到镇内商超等兑换点兑换相应商品。通过量化积分、兑现奖惩,激发活力、激励作为。突出年终问效。强化结果运用,对群众不满意的进行谈心谈话、限期整改或劝退换人。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予以表彰奖励,并在后备干部选拔、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目前,共有131人因表现优秀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72人因表现优秀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