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持续完善“三带三议三共”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管理,积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级连带强根基。建立“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帮带体系,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基础。一是党委带支部。充分发挥村党委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战斗力作用,以“党委定时提醒,支部主抓落实,党员互相监督”的方式,实现支部“动力叠加”。村党委每月定期盘点梳理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村委会班子共商共议,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及时为支部书记理思路、交任务、压担子,各个支部明确当前要做什么,更好积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动能。二是支部带党员。各支部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医保征缴等重点工作,设置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奖励,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比如,在整治抛荒撂荒过程中,支部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头做群众思想工作,全村600余亩撂荒闲置土地全部流转至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了撂荒土地、闲散用地。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村党委、村党支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为因病、因灾致困的党员提供生活救助、医疗帮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三是党员带群众。按照精准联系、全员覆盖、解决难题的要求,推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党员纷纷亮身份、出实招、树先锋,帮带群众增加收入,提升治理效能。比如,在医保征缴工作中,党员到联系户宣讲政策,解答疑问顾虑,工联村每年医保征缴工作都是最快最好完成。
三议协同强自治。坚持用好屋场恳谈会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机制,村民从“看戏人”转变为“唱主角”,破解了诸多乡村治理难题。一是议发展。定期召开屋场恳谈会,围绕村子发展、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推动村子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通过征求意见提、群众层层议的方式,确定了粮食、菜籽油、饮用矿泉水等特色产业,明确村里大米自产自销模式,利润增加近三成。2020年,工联村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4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22万元。二是议村务。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大小事务都摆在台面上,各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四议两公开”,利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公开党员参与村务、为民服务等情况,接受村民评议和监督。三是议民约。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邻里关系、文明言行、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议定各项村规民约,内容通俗、结构简洁、朗朗上口,村民易懂易学易记。近年来,形成并公布《关于工联村全村饮水水井抽水协议》《工联村农家乐工作定责制度》《关于粮食生产的协议》《关于规范赡养家中老人行为的协议》等村规民约。
三共融合强振兴。坚持共建、共享、共有三治融合,把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路子走得更宽。一是基础设施村民共建。实行“村部吹哨、村民报到”,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促成了全村基础设施的优化改善。比如,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措资金80万元(其中集体出资60万元,村民筹资20万元),发动劳动力80余人,成功用“资金投入最少化换取基建更新最大化”。全村共硬化黑化路面6000余平方米,架设路灯100余盏,修筑农业灌溉输水渠11公里,铺设输水管道32公里,建成自来水厂1家。二是集体经济村民共有。大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资产化作股权,让集体与村民共同持股,加深双方利益共联。2020年3月,经村民大会集体恳谈、妥善协商、统筹分配,并在听取了财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集体资产1045.72万元注资,成立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设立集体股1361股、金额209.19万元,成员股5444股、股权对象387户,1350人、金额836.74万元,真正实现“村兴我兴”。三是发展成果村民共享。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到养老、助学、医疗、就业等一批村民急需急盼民生实事上,设立“福利基金”,用于减免全村部分电费和全部有线电视费,免除留守老人居村养老服务费,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等。2024年10月,利用福利资金全额资助100多名村民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考察学习当地特色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为村里的大米、菜籽油等产业争取了大宗农产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