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县:匠才“搭台” 推动古技新声在苗乡焕彩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20 16:43

近年来,麻阳县围绕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政策创新、产教融合、平台搭建等多维举措,构建了“挖掘—培育—赋能—振兴”的全链条非遗人才发展模式,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让非遗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机,以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健全政策机制,夯实非遗人才发展基础。麻阳县将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新时代青年上山下乡建设乡村振兴政策包”,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参与非遗传承与创新,明确非遗人才引育的扶持措施,建立非遗传承人数据库,动态管理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信息。创建“3个1”联系制度,即一名党员联系一名非遗传承人带动一名青年,通过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长辈带晚辈等方式,逐步形成非遗传承老中青人才梯队,目前已完成结对联系21人,进一步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解决传承人实际困难,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生态。

创新培育模式,激活非遗传承内生动力。麻阳县结合“三水五色”特色产业,推行“非遗+教育”模式。与湖南大学、怀化学院等高校合作,邀请专家团队指导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协同融汇,培育兼具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苗族鼓舞、花灯戏表演等技艺展示项目,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举办非遗技能竞赛、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挖掘民间能工巧匠,厚植非遗人才储备。舒家村乡古法红糖传承人滕海辉,通过技术革新,将传统红糖品牌升级为“网红产品”,运用现代营销策略,迅速拓宽销路,直接解决3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当地红糖产业年增收超百万余元,成为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搭建多元平台,拓宽非遗人才发展空间。麻阳县将非遗元素深度嵌入文旅产业,策划“非遗+文创”展览、“非遗展演”等系列活动,在步行街夜市、景区设置非遗展区,展示扎染(蜡染)服饰技艺,提升非遗文化传播力,在第21届东盟博览会、2024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展览会上,麻阳非遗项目展览吸引了广大民众的关注与期待,获得大量好评。推动非遗体验式旅游,依托“云端丛林露营基地”“霞飞云果园”等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互动,探索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培育网络人才队伍,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推广非遗产品。“青山村长”等网络大V通过直播助农,帮助农户销售非遗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2024年累计成交额超200万元,非遗产品线上话题播放量破千万次,彰显了数字化平台在非遗文化传播的巨大潜力。

强化产业赋能,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麻阳县以非遗产业化为主线,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接轨。打造“非遗工坊”和文创基地,开发扎染(蜡染)服饰、古法红糖礼盒等特色产品,并通过“共富超市直播间”等渠道扩大销售;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建“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同频共振。积极探索“体育+节庆+旅游+文化”模式,深入挖掘麻阳独具特色的逆流竞渡龙舟文化,举办“龙腾潇湘”龙舟大赛期间,“麻阳龙舟”相关抖音话题讨论度超10亿,麻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并借助麻阳龙舟取得的关注度和流量,推动网络人才队伍转化为麻阳黄桃“代言人”,各平台黄桃相关话题播放量达1120万次,线上助力销售黄桃1.8万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