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合伙人、红管家……他们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03-23 09:20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已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地纷纷探索创新做法,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多元主体合力,共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今天来看株洲市荷塘区和安化县的创新举措与经验做法,感受党建引领带来的基层治理新气象。

株洲市荷塘区:探索“社区合伙人”方式

近年来,荷塘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推出“社区合伙人”治理方式,通过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户居民等多元主体力量,构建起“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服务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荷塘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成立“社区合伙人”党建研究课题组,划分5个工作专班,整合民政、卫健、妇联等区直部门及网格中心和全区社工站的力量,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体系。坚持以居民群众为主体,形成党组织“搭台”,合伙人“唱戏”,完善“参与式”治理机制。建设“红色驿站”党群服务矩阵,将合泰、富家垅片区划分为22个网格,打造18个党群服务站。细化“三长”网格化管理体系,推选1816名加工厂老板和房东、安全员担任邻长,动员片区党员、外卖员、司机等群体1000余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构建“三长”联治、协会共治、业主自治、活动齐治的局面,以全覆盖的党组织网络带动构建全覆盖的基层治理网络。

机制创新激活力,探索合作共赢新路径。出台《荷塘区“社区合伙人”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四联四动”工作机制:组织联建带动、资源联享撬动、项目联抓推动、服务联动驱动。打造“社区基金”蓄水池,荷塘区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率先成立株洲市首家社区基金,通过“消费捐”“月月捐”等创新形式目前累计基金捐赠102698元,物资捐赠64980元,实现“自我造血”9422元,用于辖区内扶贫帮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培育等,有效促进慈善事业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宋家桥街道以“公益+低偿+市场”的多元运营模式,通过“空间换服务”盘活430厂退休大楼,引进主理人团队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公共空间“造血式”运营。

服务升级提质效,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构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区民政局打造“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和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街道联合打造“IGO”社区慈善综合体,为169位困难对象发放爱心物资,为457位困难对象提供“爱购卡”折扣优惠;卫健系统建立“家庭医生+健康管家”服务网络,为379名居民提供了便捷送药上门服务,送医上门服务540人次等;妇联创新打造21个“她空间”,开展公益课堂1200余场,家庭教育服务300余例,培育骨干志愿者70余名。针对青少年群体,团区委联动专业机构建成“团团心灵驿站”,累计开展心理辅导1200余人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茨菇塘街道组建“茨爱有家”小区便民服务站22个,成立线上服务队13支,整合下水道疏通、家电维修等多名能工巧匠,开展20余项便民服务,实施“微服务+微报酬+微公益”运行模式,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20%,对孤寡、独居、困难居民等进一步减免服务费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安乡县:小巷人家共赴“巷往的生活”

走进安乡县深柳镇北中巷,巷道宽敞整洁,房屋干净规整,停车文明有序,昌颐小学与幸福民居遥相呼应,琅琅书声与百姓笑颜相得益彰,红色历史文化与小巷烟火的深度交融,形成北中巷独特的韵味底色。

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安乡县深柳镇以城镇更新提质、巷道改造为抓手,坚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红色议事”制度,推进事务共商、难题共解、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培育“红管家”党建品牌,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事务共商,培育“红管家”。李奶奶希望增设无障碍通道,王阿姨建议统一规划停车场……北中巷“红管家”洪丕海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们的诉求。延伸党建触角。深柳镇以巷道自治为基础,将党建融入基层治理微单元。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从讲公道、有威望、乐于奉献的居民中挖掘并培育“红管家”队伍。夯实自治基础。立足巷道自我管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巷道议事会”制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明晰“红管家”履责清单,明确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文明创建、便民服务、安全生产、监督落实等方面的职责,夯实巷道治理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红管家”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围绕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矛盾纠纷调解等内容开展培训;积极推行“老带新”结对帮扶制度,组织红管家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在实战中提升能力。截至目前,深柳镇共培育“红管家”22名。

图片

改造后的励志三巷

难题共解,激发“巷心力”。“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针对乱停车的问题,想听听意见……”北中巷党员活动室内居民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坚持问需于民。北中巷是典型的老旧巷道,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差、停车秩序乱等问题突出。改造前,“红管家”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深入巷道宣传改造方案和政策,充分征集改造建议,将“墙面彩绘”“增设停车场”“防盗监控”等需求纳入改造计划。巷道居民自发筹资,拆违拆占拆杂物间共计8800多平方米,改造中,居民监督工程质量,提出建议意见50余条,有效促进巷道改造顺利完成。拓宽服务领域。制定“十不准”公约,此公约由红管家收集居民意见、社区干部讨论研究、镇党委审核通过,张贴在北中巷中心地段;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摸排居民就业需求,搭建起就业供需对接平台。红管家们的服务领域随着群众的需求不断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邻里守望相助。建立巷道自治联络群,方便居民发布信息、寻求帮助,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互动,打造“熟人巷道”;26位热心居民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370余人次。在红管家的引领下,邻里关系日益融洽,停车规范、环境整治等“新风尚”正逐渐融入社区居民生活“新日常”。

图片

新增设的停车场

成果共享,起航“幸福里”。“这条巷道文化建设搞得好,离学校近,很有氛围,我每天都会带孙子来看一看、学一学。”家住北中巷的老党员楚年春说。传承红色基因。为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延伸至每家每户,北中巷深入挖掘辖区内的红色资源,以辖区内昌颐小学为依托,将颜昌颐烈士的英勇事迹融入巷道文化,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墙200余平方米、设立颐和、颐贤、颐真、昌盛、昌荣等共19栋红色小区楼栋名、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弘扬孝善之风。挖掘巷道内“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典型故事 8个,推动全社区形成孝亲向善之风;23户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带头制定家风家训,打造“家风家训墙”,扮靓巷道“颜值”,提升巷道“气质”。培育文明新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巷道治理,打造文明宣传栏、文明提示牌、文明地标等19处,红管家通过宣传和示范,倡导文明行为,提升巷道居民的文明素质。

图片

民意调查

深柳镇将继续以擦亮“红管家”党建品牌为重要抓手,持续在夯基础、优服务、强治理上下功夫,畅通居民议事渠道,画好党群同心圆,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