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旧的党课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绥宁县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党课制度,整合党课资源,丰富党课内容,革新方法载体,推动形成“党课人人讲、好课自由选”的生动局面,有效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聚焦制度健全,变“粗放型”为“精细型”。坚持源头把关、全程控制,实行“讲、评、晒”统筹推进,确保党课公开课在制度建设上有章可循、讲述内容上推陈出新、授课方式上不拘一格、传播渠道上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党课质量。积极创新党课模式,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突出内容实用性和形式多样性,推动党课突出“党味”、凸显“鲜味”,更加入脑入心入行。定期组织党务工作者、基层党支部党员代表对“党课公开课”进行评选,从讲稿质量、台风仪表、语言清晰、受众反响等方面作出综合量化评价。及时将入围的优秀公开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党务公开,接受全体党员评议,确保优秀公开课不但质量过硬还能获得党员认可。同时,加大优秀的党课公开课在全县推介力度,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优质党课”评选活动5次,推选出具有绥宁特色的精品党课(微党课)70部,累计受众超过9500余人次。
聚焦方式创新,变“填鸭式”为“互动式”。打破传统党课以会议室讲课为主的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网络+实际”“情景+体验”等模式,结合“党课开讲啦”探索推行“互动党课”“微党课”“情景党课”等党课方式,形成多维融合、协同发力的党课“矩阵”。从提高党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破题,通过“支部搭台,党员唱戏”开设“互动公开课”,实现“党课大家讲、人人做老师”。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拓展“微党课”,鼓励党员立足自身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将学习单元切小、内容切细、时间切短,每堂“微党课”都聚焦一个党建主题,将党性修养的“大课题”变成人人参与的“大载体”。规范“情景公开课”,梳理绥宁县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产业基地等,精心打造党性锻炼“长征路”、廉政教育“清心路”、乡村振兴“示范路”三条精品线路,让红色场馆、廉政基地、田间课堂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党课教育的体验式大课堂。2024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党课开讲啦”“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活动,在“三条线路”上组织党员讲“互动公开课”“情景公开课”“微党课”1.2万余人次、线上推送党课27次。
聚焦内容丰富,变“踩高跷”为“接地气”。一方面,跟进形势、精选主题。主讲人可根据最新政治理论学习的主题确定讲述内容和切入点,围绕党纪学习教育以及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谈体会感悟,也可就身边熟悉的、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骄人业绩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宣讲。2024年以来,分别以“政治生日那天话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你最美”先进典型等为主题开展公开课4次。另一方面,注重因类施教、突出实效。改变以往理论说教占主要比重的局面,重点结合支部日常工作、单位发展历程等实际情况,确保党员听得进、听得懂、有收获。如利用绥宁红色资源独特优势,充分挖掘系统内外优势人才资源,构建“红色导师、廉政导师、帮带导师”三支导师队伍。邀请导师为新入职的干部职工上“第一堂党课”,教育引导青年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扣好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全县导师队伍中确定红色导师18名、廉政导师45名、帮带导师1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