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全链条抓实党员教育管理 全方位推动党员作用发挥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27 16:51

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发展、管理监督和作用发挥全链条体系,持续锻造靠得住、顶得上、过得硬的先锋队伍。

聚焦铸魂赋能,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构建“1+3+6”党员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夯实教育阵地。建强用好湖南雷锋学院,推动11个街镇党校全覆盖,立足本土资源和实际需求,创建省、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教学点)、远教站点等平台180余个,打造现场教学线路40余条,常态化开展“雷锋家乡党员说”微党课竞赛活动,开发本土课程200余堂,实现“线上实时点单+线下现场宣讲”精准联动。二是深塑教育传播矩阵。依托“望城党建”公众号、视频号,打造全天候、全领域“初心云课堂”,构建模块化矩阵,创新点播、录播、直播等多元化形式,让优质师资、课程资源联网上线,实现党员教育“指尖触达”,覆盖用户超72万,学习触达量超2亿人次。三是推动学用转化。构建“线上点单+线下宣讲”联动机制,组织3.2万余名党员讲“微党课”,创新“田间课堂+屋场夜话”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微光·我是党员”党员教育品牌,以榜样事迹激励“两个作用”发挥,引导广大党员在学深悟透做实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聚焦源头储备,党员发展把准把严

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标准、严明程序、严肃纪律,加强全过程、全周期把控,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把牢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建立19家单位联审和近亲属入党区级提级审查机制,坚决防止带病入党、弄虚作假等问题。近3年否决政审联审不合格发展对象15名。二是把牢程序关。结合上级要求,率先出台《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认定及处理操作办法》,细化工作流程图,实行“三提、三查、三访”和“交叉检查”机制,推动入党全程纪实、严格规范。三是把牢结构关。坚持总量调控、结构优化的原则,精细分解指导性计划,并加强跟踪调度和补充调剂,源源不断把高层次、青年、产业、新兴领域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近3年新发展党员1254名,其中35岁以下占65.8%,产业工人(含农民工)占29.9%,新兴领域占38.1%,农牧渔民占23.7%,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聚焦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常态长效

坚持在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上想办法、下功夫,不断增强党员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强党的组织体系。针对基层党组织不健全、支部虚化弱化等问题,出台关于《长沙市望城区关于推动村(社区)下设党支部规范化运行的若干措施》《长沙市望城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支部“堡垒工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聚焦示范带动、分类驱动、实践联动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全面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运行。二是抓实党员分类管理。将全区3.4万余名党员进行科学分类、有效管理,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开展“三找”活动,摸排流动党员2098名,创新“四同五互”协同联动管理模式,举办流入党员示范培训班,用好用活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助推党员分类管理数字化转型,助力流动党员有联、有学、有为。三是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认真实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针对不交党费、长期不参加学习、在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等情形,实行“三走一书”机制,首创党员“初心回归班”,连续5年鞭策不合格党员“回炉后进”,成功教育转化不合格党员183名,因屡教不改而被劝退3名、除名1名。

聚焦担当作为,作用发挥见行见效

不断完善党员在岗离岗、网上网下、平时应急发挥作用途径,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一是健全作用发挥机制。创新实施党员“闪亮工程”,分别在农村、城市、新兴及其他领域开展星火、星光、星耀三大计划,充分激活党员细胞,健强组织肌体。在全省率先建立党员承诺践诺机制,组织党员结合“自身所长、组织所需、群众所盼”积极承诺践诺,近3年完成民生实事好事15万余件。二是助力提升治理质效。大力推进“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与“三长制”组织体系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在网络空间、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1.2万余名党员“三长”主动联户,近1.1万名在职党员完成“双报到、双服务”,累计为10万余户家庭精准解难。三是充分释放先锋动能。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集群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推行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片区工作制,组织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3%,推动93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50万元。建立“六联六促”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中冲锋攻坚,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0亿元,增速6%,蝉联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百强区和高质量发展50强区,“新四风”良好态势持续巩固拓展。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