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丨安乡县:一名第一书记的“三原色”答卷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3-31 21:37

在安乡县下渔口镇万余洲村的第286个清晨,当我站在新硬化的机耕道上,看着满载小龙虾的货车驶向远方,文化广场传来晨练老人的笑语,驻村工作日志上的点滴记忆突然鲜活起来——原来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脚下沾满泥土的运动鞋、笔下写满民情的笔记本、灯下欢快跳动的广场舞里。

初心如磐:脚步丈量振兴路。驻村首日,我在工作本扉页写下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7.47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丈量初心的刻度尺。两个月踏破3双运动鞋,全村572户2572人从“表格”走下来成为一个个“唠家常”的自家人,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进行实地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重点走访11户监测户、52户脱贫户,拉家常73人,访谈村民代表32名,电话沟通30余人,逐门逐户走访调研,倾听各方面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详细绘制出涵盖人口结构、土地资源、产业现状的“三维村情图”。在周美云老人漏雨的易地搬迁安置房里,手电筒光柱中飘舞的尘埃,定格成帮扶台账里的重点标注;在龙虾养殖户的塘埂上,凌晨三点的星光见证着每斤2.8元运输损耗的精确测算。当村支书笑称孙书记比本地人更像“村里人”时,我知道,那些沾满晨露与夜霜的脚印,已化作联通党心民心的经纬线。

枝叶关情:民生实事映初心。教育帮扶的接力赛里,我们创新“云端认领+线下结对”模式,将贫困学子的信息传递云端,让爱心企业和成功人士自主资助结对,为3名贫困学子搭建成长阶梯。受助学生小瑶在作文里写下:“孙叔叔带来的不只是学费,更是穿透云层的光。”这束光,同样照亮任大娘家的庭院,通过“土鸡爱心购”行动,10只滞销土鸡化身2030元医保资金,老人攥着医保卡的手不再颤抖。县中医医院到村“义诊”现场,72岁张大爷做完心电图后湿润的眼眶,让我读懂“健康中国”的乡村注脚。这些民生“微实事”,恰似春雨润物,悄然绘就党群连心的同心圆。

夯基筑路:擘画发展新图景。乡村振兴既要算好经济账,更需谋长远。针对夜间居民出行的安全隐患,24盏太阳能路灯沿村组道路次第亮起,照进了人们的心里;325米机耕道的贯通,让每亩养殖成本节省200元。如今站在新修的文化广场,看车辆穿梭如织,听广场舞旋律飞扬,300平方米的草坪不仅是环境整治的成果,更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地标。8个月来,我们争取的每个项目、协调的每笔资金,都在为万余洲村编织着立体发展网络。

淬火成钢:扎根沃土砺初心。在走访慰问184人困难群众的路上,在组织青干班志愿者服务的现场,我逐渐读懂“驻村干部”四字的分量。当监测户老李把新收的莲子塞满我的衣兜,当留守儿童把获奖作文悄悄放在村部门口,那些瞬间的感动,胜过所有表彰锦旗。乡村振兴这场大考中,群众用最质朴的方式批改着我们的答卷——老人眼角的笑纹是加分项,孩子书包里的新课本是优秀评语,塘口泛起的粼粼波光便是满分的注解。

驻村时光是本厚重的书,每页都写满“我将无我”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我愿继续以初心为墨、实干为笔,在万余洲村的田野间书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诗行。因为我知道,当第一缕晨曦掠过新安装的路灯,照在村民幸福的笑脸上时,那便是乡村振兴最美的封面。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