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岳阳楼区: 聚力“三个抓实”赋能打造和谐调解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03 17:20

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着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力“三个抓实”赋能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调解新路径,有效发挥了劳资纠纷“调节器”、社会和谐“稳定器”作用。

抓实组织网络,筑牢基层防线。坚持党对劳动仲裁工作的全面领导,建强基层组织网络,推动党建与仲裁业务融合融通,全面提升仲裁公信力。完善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仲裁工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出台系列文件强化区级指导,健全街道、社区调解仲裁组织。目前,建立基层调解组织22个,创建省级金牌调解组织4个、部级示范调解中心1个。突出队伍建设。实行“1+1”劳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依托基层调解组织,配备法律顾问和青年仲裁员志愿者,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劳资纠纷答疑指导。常态开展党员仲裁员“导师制”“传帮带”活动,1名青年仲裁员获评“湖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业务标兵”。加速“两网”融合。将劳动关系协商调解功能融入社区网格职能,将网格员发展成为仲裁志愿者,以“网格+仲裁”双重身份推进基层劳资纠纷协商协调,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调解劳资纠纷和矛盾。今年以来,网格员仲裁志愿者共排查发现劳资纠纷22起,化解20起,化解率达90%以上。

抓实平台搭建,构建调裁阵地。坚持源头治理、注重调解,初步建成多方参与、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坚持“党建+公调”联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与综治、工会、司法、信访等单位党组织的党建联建共建,统筹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等多种手段开展化解服务。依托基层党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室、仲裁工作室,由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仲裁志愿者、网格员等多员联动、协同作战,形成劳资调解合力。坚持“人社+工会”联动。按照“人社牵头、工会协同、行业参与”,联合区总工会成立“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调解室、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联合调解中心、东茅岭商圈劳动争议调解室,选派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好、服务意识强的仲裁员、调解员组成调解团队调解,今年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96件。坚持“诉调+执法”联动。开通劳动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农民工速裁庭作用,联合劳动仲裁、监察、工会和基层组织,将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劳动报酬纠纷等案件转入“速裁”处理,推行“调解+速裁”模式,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今年来,高效受理办结劳动报酬争议案件63件,涉案金额39.8万元,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抓实制度规范,打造调解样板。坚持用制度管效率,用制度管质量,探寻推动劳动矛盾纠纷高质量化解新路径。建立“三项制度”。建立仲裁工作制度,实现仲裁办案各环节人员岗位职责清楚、调解仲裁程序明晰、各环节要点明了。建立仲裁员能力建设制度,健全完善裁决书评比、案例研讨、重大疑难案件评议等制度。建立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公示仲裁办事指南,做到调解仲裁“程序、依据、时限、结果”公开。推动“四个规范”。坚持“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处理原则,抓好立案前、开庭前、庭审中、开庭后、裁决前5个环节。实行“一案五调”,制作流程图、明白卡,在醒目位置张贴样板,规范仲裁程序,提高案件调撤率和结案率。建设标准化办公室、立案室、调解室、仲裁庭、档案室等场所。统一仲裁员、记录员着装,统一仲裁文书格式。注重创新赋能。探索将岳阳楼区“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深度融合,将民警、律师等“群英”和用工方、劳动者请进调解中心,通过宣讲、辩论等方式“解是非、辩对错”,并密切跟踪问效,推动形成“调解为先、调裁结合、多方联动”的仲裁新模式。近三年,综合调处集体欠薪争议问题3个,涉及人员1119人,涉及工资565.8万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