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益阳市赫山区:创新“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打造“三维共治”新样板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01 17:56

近年来,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紧扣“党建+乡村治理”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线下结合片组邻“三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起老百姓和基层干部“会用、好用、爱用”的应用场景,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提升治理“高度”

上下联动,构建责任“链条”。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成立镇民生实事(三长)办,科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做到定人、定责、定效,形成长效化机制。党群同心,延伸工作“触角”。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按照“身边人管身边事”的思路,以网格为单元设置片长,以村组为单元设置组长,以屋场、楼栋为单位设置邻长,构建了基层自治队伍,打通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奖惩结合,打通成长“通道”。以激励为主,对“三长”实行实名制编号备案管理,配发工作日志本等“八件套”;对表现突出、群众工作能力强且符合条件的组长、邻长,做到优先培养。同时,建立组长、邻长退出机制,对不胜任、不称职、客观条件不适宜的,及时优化调整充实。

网格管理,拓展治理“宽度”

科学划分,实现“三网合一”。统筹辖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三类工作网格,按要素统一划小网格,绘制电子地图,统一编号赋码,明晰网格边界,同时融入纠纷处置、治安管理等各类乡村治理事项,推动巡办分离、信息共享、联动联勤,实现“一网管全域”。精准联户,实现“三色管理”。按家庭人口、年龄分布、健康状况等情形,将网格内村民标注为“红、黄、蓝”三个颜色,对独居老人等家庭标识红色,开展周访;对脱贫监测户等标识黄色,开展月访;对其他一般户标识蓝色,开展季访。同时,以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保持日常交流,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合理分配,实现“三事分流”。按照牵涉范围和复杂程度将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分成三类,实行一事一策、分流处置。对家庭事,由组长直接现场处理;对邻里事,由组长、邻长组织召开屋场会协调处理;对片内事,简单的由片组邻三长组织协调解决,复杂的通过乡村两级集中会商或启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与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数字赋能,强化治理“精度”

打造智慧化平台。与中国移动公司精准合作,在镇域内关键节点布设406路高清摄像头,整合“雪亮工程”、铁塔哨兵等各类视频监测终端,引入无人机巡航,实时采集信息,建成衡龙桥镇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同时,梳理防溺水、防火、防汛等AI算法10余种,打造智能感知系统,可实现森林防火、安全生产、交通维护、治安巡查等工作“一图查看、一屏指挥、一键调度”。增强场景化运用。智慧治理平台内置党建、“三长”、应急、乡村振兴等工作板块,通过“一键呼应”“云视讯”等功能,实现现场实时查看、问题实时交办、效果实时反馈,也可实时监督干部履职情况。特别是嵌入“百姓直通车”功能,线上构建“群众点单、‘三长’接单、平台派单”的“一事一哨”扁平化闭环管理机制,线下通过“三长办”统一收集交办问题、梳理问题处置情况、督导网格员工作落实,形成了群众反映大小事“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良性互动。突出融合化建设。在持续完善数字乡村智慧治理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1+6”美丽屋场建设、新时代“三调联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863”模式和“133工程”等更多线下工作模式,积极融入智慧管理大屏和视频监测终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