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四剂良方” 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1 16:32

为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能力,泸溪县精准发力,开出“四剂良方”,全面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把脉问诊”寻症结,深挖细查找准“病灶”。多维联动查问题。成立多个专项工作组,采取“县级领导包片督导、乡镇党委全面摸排、驻村第一书记蹲点解剖”三级联动机制,先后对全县147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五必访”(老党员必访、村民代表必访、困难群众必访、致富能手必访、信访群众必访)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结合党支部“五化”建设、“三会一课”、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就党组织软弱涣散进行全面会诊,精准锁定“病灶”。分层分类析根源。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召开县乡村三级“问题分析会”,邀请党建专家、基层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共同“会诊”,梳理出“班子配备不齐战斗力弱、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老龄化严重、集体经济薄弱致富能力不强”四大类共性问题,细化具体表现21项。动态建账明清单。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红色标注“问题突出需立行立改”事项12项,黄色标注“需长期跟踪”事项38项,绿色标注“已整改需巩固”事项25项。同步推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问题不遗漏、整改有方向。2024年摸排出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对症下药”开处方,靶向施策祛除“顽疾”。配强班子治“软”。对班子配备不齐、战斗力弱的村党组织,采取调整充实班子成员的方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年轻干部进入班子,2024年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名,村“两委”干部35名。同时,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促使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履职能力“三提升”。规范制度治“散”。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制定《泸溪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编发《基层组织会议指导手册》,明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8项制度操作规范。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支部主题党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通知》,建立学、讲、看、评、做“5+N”模式,推动支部组织生活全面规范、稳步提质。壮大产业治“弱”。实施“党建+集体经济”破壳行动,整合资金,按照“一村一产业”思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科技专家联点制度,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如,兴隆场镇密灯村党支部依托泸溪白茶发源地的优势,发展安吉白茶共200余亩,202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60万元以上;达岚镇达岚坪社区依托返乡致富带头人成立至诚工艺品公司,就近就便吸纳村民130余户用工,提升农户人均收入6500元。同时,推行“强村带弱村”帮扶机制,组织经济强村与周边村共享资源、共谋项目,形成“党建链”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800余万元。

“强筋壮骨”补短板,内外兼修夯实“根基”。阵地升级强服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同时,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全县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党建阵地。2024年争取资金70余万元,完成20余个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维修提级改造,充分发挥各功能室作用。人才培育强队伍。实施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摸排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00余人,储备村“两委”后备力量300余名,进一步充实村干部队伍人才储备库。通过“集中轮训+外出观摩”提升能力,2024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两期,对全县14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轮训。开展“青苗计划”,从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2024年发展年轻党员80余名,有效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为民服务强效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五联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构建村“两委”包片、组长包组、村民代表(村务协管员、党员)包户“片—组—邻”“三长制”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2024年,全县4千余名邻长主动亮身份,冲在防汛抗旱、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一线,开展“民情走访”“敲门行动”“邻长巡邻”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微服务”1.2万余件,实现交办问题完成率、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落实责任保“药效”,长效监督巩固“疗效”。三级包抓压责任。建立“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乡镇班子包村抓点、第一书记驻村蹲点”三级包联机制,由县级领导联系软弱涣散村,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实地督导指导,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动态督导促落实。成立调研指导组,每季度开展一次督导指导,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指导。通过“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评估整改实效,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整改达标的支部实施“回头看”,对整顿过程中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支部及时进行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到位。阳光整改聚民心。推行“开门整改”模式,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务监督月例会等征求村民和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建立台账,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检验。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