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打造“全链条覆盖、靶向式滴灌、沉浸式赋能”的党员冬春训新模式,在雷锋故里铺展出一幅党旗引领、全域联动、活力迸发的党员教育培训新图景。
向“全”统筹,“小要素”助力“大体系”
全局擘画,织密“组织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冬春训的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党员教育锚定清晰的政治方向。印发《关于开展科级及以下干部、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暨2024—2025年度党员冬春训工作的通知》,对本轮冬春训工作的时间安排、培训主题、开展形式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谋划,以“一张蓝图”整合师资、课程、阵地等优势资源,从源头上保障冬春培训有序推进。
全域贯通,打造“学习链”。紧扣新一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持续深耕“1+3+6”党员教育体系。推行“1+11+N”兜底培训模式,创新打造“区级示范引领+部门专业赋能+街镇兜底覆盖”立体化培训矩阵,建立目标管理、过程督导、效果评估闭环机制。聚焦机关党员、农村党员、城市党员、流动党员、新兴领域党员等不同群体,创新开设区级示范班,以分层分类分片教学推动党员教育实现从“全面覆盖”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全程督导,压实“责任链”。通过计划报备、过程跟踪、成效晾晒等创新举措,持续压实教育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学时制度要求,确保党员的参训情况及时录入学习电子档案,并将其学习表现与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形成“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双效考评体系,不断激发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党员冬春训工作成为加强基层理论武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激励党员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重要抓手。
向“准”定位,“小需求”匹配“大供给”
一线听音,把脉“需求端”。坚持“党员缺什么补什么、发展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借助“调研、供给、反馈”闭环机制,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摸清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学习需求与发展诉求。制定各类党员年度培训计划,并邀请省市级专家教授、基层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等各领域精英授课,切实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民政局创新开设“民政业务小课堂”,邀请业务骨干走上讲台,全力提升民政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铜官街道中山村将党员冬春训课堂搬进“北纬28度水果大世界”项目一线,实现理论赋能、项目联动双向奔赴。
分层施策,优化“供给端”。建立“需求调研+定制课程+实战演练”全链条培养体系,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群体,量身定制成长套餐,为农村党员开设“春耕课堂”,邀请农技专家田垄授课;面向新兴领域党员开发“数字经济特训营”,传授直播电商实战技巧;为城市社区党员开设应急救护培训、消防安全技能实操等现场教学,累计推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AI+基层治理”“乡村文旅IP打造”等前沿课程20余堂,不断丰富“理论筑基+技能赋能+实践淬炼”课程矩阵,推动党员教育供给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与发展大势深度契合。
多线协同,延伸“服务端”。联动省、市、区三级资源,围绕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党纪、党史教育、形势政策等方面推出精品课程表,创新“五送”服务模式,即送师资进基层、送技术到田、送政策入户、送温暖上门、送平台联网,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润人心。整合雷锋驿站、红色之家等阵地资源覆盖全区所有村(社区)建设远教站点160余个,坚持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党员远程教育,并不断向区直单位、“两新”组织、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延伸,确保集中培训有阵地、日常教学有场所、党群活动有舞台。
向“新”探索,“小融合”凝聚“大力量”
数字赋能,激活智慧引擎。创新“云端+现场”双轨模式,打造望城党建云端矩阵,覆盖用户75万余人,学习触达量2亿人次,将党课直播间延伸至春耕稻田、企业车间和民生一线。区级农村党员示范班采取线上网络直播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街镇党校设立主课堂,全区各农村村(社区)远教站点设立分课堂,100名农村党员代表在主课堂参加培训,1.4万余名农村党员就近就便在分课堂参加培训,打造“家门口的培训课堂”,实现“学在门口、练在田间、用在当下。”
榜样铸魂,厚植精神沃土。以“微光·我是党员”党员教育品牌为引领,开设“榜样课堂”,将《榜样9》专题片、《学习身边榜样》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融入教育实践,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推动党员教育从“学先进”向“做先进”深化。区农业农村局结合春训课堂,邀请6位年度先进个人代表分享经验与体会,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桥驿镇设立“先锋讲坛”,邀请其他区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来分享党建赋能文教振兴先进经验;月亮岛街道打造“红色磁场”,通过“红色故事”宣讲、“红色经典”诵读和“红色歌曲”传唱让红色力量推动培训课堂“聚神”“吸睛”“给力”。
知行互促,转化实干动能。坚持“课堂学”与“一线干”双轨并行,创新“学思践评”全过程实践机制,通过“光影铸魂、实践淬炼、长效赋能”三阶递进,实现“榜样感召力”与“实践驱动力”深度融合。茶亭镇以“冬春训+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实践课堂,成立茶亭花海季专班,统筹部署文明引导岗、便民服务岗等四大服务阵地,累计服务游客28万人次,将教育成效转化为民生实践;乌山街道坚持将党员冬春训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相融合,围绕团山湖村“学习在田野 吃住在农家”课题,开展“沉浸式教学”,让党员教育既“春风化雨”又“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