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作为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的重要抓手,坚持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学用贯通,着力提升党员能力素质,不断为农村党员冬春训工作赋能增效。
坚持上下联动,构建冬春训“立体化”格局
强化组织协同,凝聚工作合力。由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印发《关于关于认真做好2024-2025年农村党员冬春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科学选定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长,并抓好具体落实,为党员干部“量身定制”轮训方案,确保党员冬春训按时、有序、有效开展。截至目前,11个乡镇已全部完成冬春训,覆盖农村党员12000余名,流动党员2000余名。
聚焦培训重点,精准施策发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核心内容,结合党员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党员,分类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精准对接党员需求。
创新培训形式,激发学习活力。采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吸引力。持续打造好“田间课堂”“党性课堂”“红色课堂”,激发培训活力。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场所,推广运用屋场会、微信网格群等载体,为党员提供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党员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今年来,共开展教学活动20余次,举办屋场会50余场,参与党员达1650人次。
坚持点面结合,打造冬春训“多元化”阵地
抓实集中学习,夯实理论根基。抓好课堂集中学,用好县级党员教育师资库,整合各单位师资力量,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原则,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榜样、乡村实用人才等,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印发冬春训参考课程。聚焦农村党员关注的热点和生产生活需求,围绕县内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开展集中授课,推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财务管理和债务化解”“如何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专题课程11节。
抓实沉浸学习,增强实践体验。组织党员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三条“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线路等开展实地观摩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党员在实景实情中感悟初心使命。依托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党员干部听一次党课、看一场展览、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举行一次献花仪式、看一场爱国教育影片的“六个一”实践活动,为广大党员“铸魂补钙”。邀请农技专家、“土专家”“田秀才”等技能型人才现场教学,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增强党员教育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今年来,共组织10批次、1500余名党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和精品线路学习。
抓实在线学习,织密教育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红星网”“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教育平台等网络新媒体作用,积极探索新时代流动党员教育全媒体新路径。搭建“云上课堂”,组织党员集中观看优质党课视频,让精品教育资源直达一线、覆盖基层。“南县党建”公众号定期推送政治理论等学习内容。确保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持续跟进学。截至目前,“南县党建”公众号已发布相关学习内容20多条,学习人数达5000余人次。
坚持学用贯通,推动冬春训“实效化”落地
在一线实践中锤炼能力。注重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把党员教育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重难点工作中,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党员在实践中增强本领,提升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共有5000多名党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一线实干中彰显担当。引导党员在防汛抗旱、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堤”、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方式,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立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筑牢防汛抗灾“安全线”。积极开展巡堤查险、解难帮困、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推动党员在实战中成长为骨干力量。近年来,全县已组建20余支党员突击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
在一线比拼中激发动力。紧盯党员作用发挥,把党员参加冬春训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合理确定积分标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结合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树立典型榜样,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制度,实行红星云培训班线上签到与线下签到,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进行再学习再教育,确保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