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实施“五大行动”破解发展党员突出问题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1 16:30

近年来,醴陵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发展党员源头蓄水、精准选苗、全面体检、靶向培养、跟踪问效“五大行动”,着力破解发展党员工作中源头、结构、质量、能力、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发展党员工作质效。

实施“源头蓄水”行动,破解源头不足问题。针对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足、部分高层次人才入党意愿不强等问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引路”,做大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基数。拓宽渠道“引源”。利用“七一”、春节等人员相对集中节点,开展“集中申请入党”活动,引导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申请入党。在村(社区)、企业、园区、商圈等场所设置入党咨询点,宣传党的政策和党员先进事迹,激发群众入党热情,2024年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较上年增长12%。重点关注“扩源”。精准摸排农村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乡贤人士,按照每村不低于3人的标准,建立市、镇、村三级青年人才信息库。在教育、卫健等高层次人才密集的地方,建立“一对一”联系培养高层次人才机制,大力培养知识层次高、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高的人员入党。动态管理“清源”。结合人才回引,建立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实施入库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更新信息,及时调整不合格人员,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实施“精准选苗”行动,破解结构不优问题。针对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学历偏低等问题,坚持宏观调控、动态监测,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科学下达计划。按照“支部上报需求,基层党委通盘考虑,市委组织部控制总量”的原则,市委组织部综合考虑各单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党员队伍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制定下发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科学分解指标任务,做到在控总量中优结构。加强过程监测。建立发展党员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和定点监测制度,采取“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研判”方式,全面掌握各单位发展党员步调,及时从严做好总量调控工作。对于发展党员基数较大单位,实行重点监测,防止出现浪费计划指标、淡化结构问题。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预警机制,以每村(社区)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为“底线”,上年度未发展党员为“预警线”,组织部门对存在问题的村(社区)及时预警提示,指导镇街在完成发展党员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不低于50%。

实施“全面体检”行动,破解质量不高问题。针对发展党员审查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坚持定标准、立规矩、严审查,持续提升发展党员规范化水平。严把“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用好“负面清单”,对存在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群众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违反党纪法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等10种政治不合格情形予以“一票否决”,坚决将政治不过关的人挡在门外。严把“程序关”。编印《醴陵市发展党员工作手册》,规范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实际操作中不变通、不走样。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初审、基层党(工)委预审、市委组织部审核”三级联审程序,审查入党材料、入党程序是否齐全规范。严把“联审关”。实行“入党三筛”,对入党积极分子提前把关,书面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公安、法检等部门意见;对发展对象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制度,构建纪检、公安、检察院、民宗局、法院、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统战、信访等10家部门组成的政审联审机制;预备党员转正前,再次向执纪执法部门意见征求,抓细抓实全过程管理。

实施“靶向培养”行动,破解能力不强问题。针对新发展党员理论学习不深、实践经验不足等情况,坚持思想引领与实践锻炼并重,全方位提升新发展党员的综合素质。党性教育“铸魂”。把党性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市级每年举办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示范带动基层党(工)委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列席“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加强日常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塑形”。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纳入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行设岗定责,安排他们结合自身特点,认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致富示范引领等15类示范岗。业务培训“赋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比如:对农村入党人员,重点加强农业技术、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两新”组织入党人员,注重开展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内容的教育。

实施“跟踪问效”行动,破解管理不严问题。针对个别新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在推动新党员牢记身份、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定期回访“察实情”。建立新发展党员定期回访制度,在预备党员转正后1年内,由党支部书记或入党介绍人进行回访。探索新发展党员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受到奖惩时必谈、有不良反映时必谈等“三必谈”交心谈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量化考核“评实绩”。制定新发展党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从思想政治、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先锋作用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等重要依据。激励约束“求实效”。结合民主评议党员、“七一”表彰等,对表现优秀的新发展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党规的,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