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储、用心育、大胆用 ——长沙市望城区高质量抓实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4 17:38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以“选得准、育得强、用得好”为主线,聚焦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为村(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崭新画卷。

多管齐下,构建人才选拔“立体网”

拓宽选才渠道。在村级后备力量储备上,秉持“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理念,拓展选才视野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7类群体,融合“本土+外来”“学历+能力”要素,创新采用群众推、自己荐、组织选“三位一体”的选拔模式,择优筛选出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57名。

精选培养对象。按照“村(社区)干部自荐、街镇择优推荐、区委组织部考察选定”的方式,对培训对象进行精挑细选,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先设年龄、学历等标准,让村(社区)干部自荐;再由街镇综合政治素质等择优推荐,重点在特定村(社区)遴选;最后区委组织部结合“两委”班子情况,经初审、复审选定干部参训。

精准人才画像。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成员、骨干党员培养对象“三张清单”,确保每个村(社区)动态储备2名以上后备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86名,进一步夯实了村(社区)发展基础。同时,区委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村(社区)巡察,联合纪检监察、信访、公安、应急等部门定期联审,对有潜力的后备人选进行动态管理,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精准画像。

靶向淬炼,打造能力提升“练兵场”

培育制度规范化。出台《长沙市望城区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暂行办法》,明确街镇要有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安排素质和技能培训、岗位试用、指定任务等方式,提高后备力量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明确谈心汇报、考核评议、台账管理、备用结合、资格清零等“五项制度”,强化村级后备力量日常管理。

培育体系系统化。创新开展“雏鹰计划”等班次,为村级后备力量培训赋能。针对村级后备力量人员特点,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精准赋能。在内训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专题授课、现场观摩,组织“半月谈”交流研讨等,不断强化学员“政治三力”和实践能力;在外训上,组织学员赴杭州、成都等地优秀村(社区)现场“取经”、蹲点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攻坚自身短板,开拓带富视野。2022年以来,开设“雏鹰”班3期、“青蓝结对帮带”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174人。

培育模式多样化。建立“3+1”结对帮扶机制、跟踪培养机制,选取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书记、“两委”干部进行一一结对,建立“周联系、月座谈、季评估”制度,一对一进行实践指导,安排党校名师专家专题辅导调研报告,以老带新,有计划地压担子、交任务、教方法,在实践中传授工作技巧与群众工作方法,助力后备力量快速成长。

科学用人,搭建成长成才“快车道”

关键岗位上锤炼。着眼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集中培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种子选手”85名,本着“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在育中用、在用中育”的原则,对表现优秀、综合素质高的,适时推荐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22年来,已有18人走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重点工作中打磨。依托片组邻“三长制”等基层治理抓手,动员村级后备力量投身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针对具备致富引领能力且深受群众认可的村级后备力量,全力支持其牵头领办、参与经营管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动后备力量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党员“闪亮工程”以及党员承诺践诺等工作中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协助村(社区)“两委”解决群众难题。积极鼓励后备力量参与基层党建“书记工程”,在实践中成长历练。2022年以来,有16位后备力量代表党支部申报认领基层党建“书记工程”,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一大批成果示范中广获赞誉。

作用发挥上示范。村级后备力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62名致富能手成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186名后备力量成为乡村建设的“服务员”。比如乔口镇湛水村后备力量程坤,2024年春节期间主动作为,筹集资金支付项目资金,在化解村级债务中发挥中坚作用;丁字湾街道兴城社区后备力量龙婷,利用多年幼教专长,在兴城社区和双桥村定期开展亲子公益早教课堂,将“孝”文化传递给党员群众,展现出村级后备力量在基层建设中的多元价值。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