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常宁市柏坊镇党委以“湘商回归”为抓手,以“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为切入点,将党建引领贯穿招商、落地、服务全链条,紧扣“凝聚乡情、精准对接、服务落地”主线,镇村党组织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上门式”服务,从证照办理到投产运营“一跟到底”,以“乡情+服务”叩开企业心门,激活“归雁经济”。
党委牵线搭桥,乡音唤醒乡愁。柏坊镇党委成立由书记挂帅的“湘商回归”服务组,明确“走访一批乡贤、签约一批项目、解决一批问题”目标,将镇村干部纳入招商一线,形成“党委牵头、干部带头、乡贤参与”的工作格局。发动23个村(社区)党组织摸排乡贤资源,建立82名农产品冷链与初加工行业从业人员联络表。利用春节、清明等节点,镇村干部“敲门拜访”乡贤家庭,拍摄家乡新貌短视频,通过微信群推送常宁136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等各项政策,改变了乡贤对常宁营商环境的看法,为常宁市委市政府点赞;创新“书记抓招商”机制,与广东、长沙等地乡贤“一对一”面谈,量身定制投资方案。2024年新引入四家企业入驻东白村,签约东拓农产品初加工及冷藏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万元。乡贤谭文样坦言:“看到柏坊镇把柏坊老街公厕、牌楼路管网这些‘小事’都办成了,我们相信回乡投资不是‘情怀买单’!”
书记带队护航,破解落地梗阻。针对企业反映的“用地难”“审批慢”等问题,镇村党组织书记亲自代办。东拓项目签约后,镇党委书记带队赴衡阳对接,争取用地报批费用减免150多万元;协调电力部门解决了冷链仓储项目用电问题。面对企业办证“多头跑”困境,镇村党组织书记化身“贴心小二”,帮助办理用地手续和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疫合格证明等证照。村党总支书记全程负责与企业主对接,确保企业反映的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组织聚力赋能,产业链上生金。村党总支牵头整合资源,打造“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利益共同体。柏坊镇大坪村引进花椒种植项目,流转荒山种植花椒近1000余亩;盘活沙水村闲置土地和厂房资源,新建占地6000平方预计年产生猪7000头的现代化养猪场;引回新富村企业家返乡注资3000多万元,盘活烂尾项目建设剑桥酒店;利用东白村乡村振兴车间,成功从东莞引回乡贤创办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纯收益5万元,预计解决200余人就业。站在即将封顶的冷链仓库前,村党总支书记谭程文盘算着:“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带来大量‘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我们的村民既能照顾好家庭,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破解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难题。”
乡情如火,党旗如炬。柏坊镇以党建“红线”织密服务网络,2024年与6名企业家达成返乡投资意向,预计新增300个就业岗位。柏坊镇党委将深化“组织链”赋能“产业链”模式,持续放大“归雁效应”,吸引更多乡贤返乡创业,实现“引回一人、带动一业、致富一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将乡土资源转化为招商筹码,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