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基础细胞,也是社会治理最基本单元。近年来,韶山市紧扣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坚持和加强党在城市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途径,有力有序推进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进小区的“三覆盖”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严密组织体系,治理力量从“分散”到“凝聚”
树起群众“主心骨”。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小区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陆续在封闭成熟的小区建立党支部137个,依托楼栋下设党小组,将小区在职、退休、流动党员全部编进党小组,在低层楼栋、高层单元确定党员中心户,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体系,为城市小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搭建红色“连心桥”。进一步规范业委会组建工作,市级层面牵头制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产生流程图》等文本范本,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天鹅小区等7个小区率先完成试点,全市分批推进,先后组建小区业委会125个,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优先推选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75人,为业委会沟通纽带作用发挥打下良好基础。打造服务“共同体”。依托住建部门成立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业委会协会,依托这两个平台,加强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乡镇党委指导社区小区成立党组织,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健全业委会参与物业企业决策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对于涉及物业收费、项目开发等重大事项,事先征求党组织同意后提交业委会,争取业主同意后实施。丰菊嘉苑小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下,新聘的物业公司尽职尽责为小区服务,获得广大业主好评。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130个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完成率达到95%。
做优治理机制,治理手段从“无章”到“有序”
优化资源整合。社区与物业企业开展双向认领,相互提供资源、需求、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治理共抓。2024年以来,韶山市清溪镇火车站社区党委与书画协会、幸福号、和谐号、复兴号、吉祥号、先锋号等“5号”志愿服务协会联合举办了6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节等,并结合传统节日与政府办、宣传部、民政局、城发集团、农商行、光大银行等在小区举办垃圾分类比赛、剪纸手工培训、象棋比赛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惠及小区居民2万人次。优化议事平台。坚持大家事,大家议,大家管,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搭建“居民夜话”“周末议事会”等议事协商平台,有的采用微信线上会议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小区事务,三年来,通过召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会议,协调解决公共维修、停车管理、环境整治等难题600余个,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优化履职评价。加强对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监督,制定物业企业考核评价办法,将综合评估结果作为物业企业准入退出的重要依据,对评定等次为“差”且整改不到位的物业企业,由小区业委会及时进行调整变更,对评定等次为“好”的“红色物业”,优先推荐承接更多小区的业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完善系统保障,治理水平从“粗放”到“精细”
推动阵地更有质。围绕小区活动场所不足、服务载体欠缺、功能设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社区与业委会齐上阵,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对小区进行提档升级,三年来共筹集资金近100余万元,建成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业委会议事室、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读书吧20多处。东方帝景小区刚建成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党支部、业委会的带领号召下,小区业主自发捐钱、捐物,在小区内义务补植树木120株,安装石靠椅14条,新建音乐喷泉3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问题清单”真正变成了幸福实景。推动服务更有效。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服务,将深入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延伸至小区,推动400多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动员外卖送餐员、快递小哥等150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参与小区志愿服务,为居民办实事50余件。推动邻里更有爱。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爱心义剪、家园清洁等志愿服务,每月或每季度设立“邻里互助日”,组织居民分享技能或物品,如家电维修、衣物交换等,通过定期表彰积极参与互助的居民,营造互助氛围,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