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长期扎根一线,肩负着引领乡村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近年来,临湘市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全力加强村(社区)干部管理,为村“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有章可循。临湘市精心制定《临湘市村(社区)干部规范管理办法》,为村(社区)干部管理提供明确的制度框架。该办法涵盖干部的选拔任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考核监督等关键环节,确保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村干部职数配备根据行政村常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作任务量分类管理,明确不同规模行政村的干部配备标准,既保障了基层工作的人员需求,又避免了人员冗余。同时,注重干部能力提升与待遇保障相结合,建立村干部待遇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职业发展激励,让村(社区)干部干得安心、干得舒心、干得有盼头。
动态管理,优化后备力量储备。注重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的培育储备,出台相关制度,建立后备人才库。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对161个村(社区)班子缺额和党组织书记换届到龄等情况进行全面起底,确保每个村(社区)都有1 - 2人后备书记储备。对少数换届后备人选不足的重点村,由市级联点领导亲自调度,要求限期完成人选储备。同时,对后备力量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成长进步情况。建立后备人才库,努力构建“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条。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度高的后备人才,优先推荐进入村党组织班子。自2021年换届以来,已有168名后备人选进入村“两委”,23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临湘市-洪湖市“双向互派 干部蹲苗”交接会
强化培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提升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临湘市委组织部精心筹划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基层党建实务、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电商等多个领域。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近三年来共面向村(社区)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2925人次。不仅让干部们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利用“一村一大”定向委培等措施,提高村(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2024年,与洪湖双方各互派3名镇村干部进行“蹲苗锻炼”,很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毗邻村(社区)在农产品电商直播合作互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举办全市村(社区)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
从严监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双述双评”评价制度,村(社区)书记每年向镇(街道)党(工)委述职,其他村(社区)干部每年向党员大会述职并接受民主测评。确保干部工作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同时,强化监督机制,建立村民代表询问和质询机制,鼓励村民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开展村级班子中期评估工作镇(街道)办点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程参与村级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等过程,严格把关,防止项目实施中的违规行为。对履职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并根据情况调整;对违纪违法的,依法依规处理。2024年,累计提醒谈话、调整免职村(社区)干部112名,倒逼村(社区)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敢懈怠、不敢违规,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临湘市通过加强村(社区)干部管理,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村(社区)干部的带领下,临湘市的乡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喜人景象。未来,临湘市将继续深化村(社区)干部管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书写新时代基层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