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人才+产业试验” 共筑乡村振兴“科技链”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8 17:04

“今天浇水了吗?这片地中间的排水通道可以再挖大一点。”湖南省中药材产业体系湘西(怀化)试验站站长、怀化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李胜华教授正在公坪镇孙家冲村实地指导。春耕时节,一片正待播种的辣椒田在公坪镇铺展开来,田垄上不仅有躬身劳作的农户,还有穿行其间的大学专家。

4月11日,随着怀化学院“绿色种植与种苗繁育研究基地”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坪镇正式挂牌,一场高校科研力量与家庭农场深度联手的“人才+产业试验”拉开帷幕。这个由高校创新团队、返乡创业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构建的“产学研用”协同体,正在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人才融合的澎湃动能。

科技“沉下去”,产业“活起来”

在种植大户曹林的家庭农场里,怀化学院专家团队已驻扎月余。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螺丝椒新品种,还有一套“接地气”的技术方案:针对当地土壤特性定制的有机肥配方、基于气候数据的节水灌溉模型以及繁育、种植推广的技术指导。“过去种辣椒‘靠天吃饭’,现在专家带着科学指导下田,我们心里有了一杆秤,地里也有了新希望。”曹林站在辣椒田感慨道。

微信截图_20250416102043.jpg

怀化学院专家团队在家庭农村现场指导

这支由怀化学院多个院系组成的“田埂上的科研队”,将实验室建在了田间地头。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孙磊博士,深耕于林下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多年,指导学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国家级一等奖、(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一等奖。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他始终秉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理念,依托“实验室+家庭农场”协同创新模式,在湘西沃土上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产教融合”构建“人才矩阵”,激发创新活力

在公坪镇党委、政府见证下,怀化学院与公坪镇菲林家庭农场签订“螺丝椒种苗繁育与种植基地共建”协议,构建“高校出技术、农场出土地、农户出劳力”的联动机制。协议明确,学校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及销售推广,家庭农场主则化身“科技二传手”,带动周边散户参与种植。曹林算了一笔账:“按专家指导的密植技术,每亩能多种2200株,加上病虫害减少,今年收入起码涨两成。”

微信截图_20250416102134.jpg

怀化学院“绿色种植与种苗繁育研究基地”授牌

“我们要让科研成果带着露珠落地。”怀化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翟表示,该项目首创“田间答辩”机制,参与基地实训的技术方案须经农场主签字确认才能推广。目前,团怀化市委积极构建“青创生态”,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在怀化创新创业,怀化学院联系公坪镇开展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创新生根,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将激发更多创新创业实践。

“金种子”要结“金果子”,小产业孕育大前景

沿着示范基地的田埂行走,可见不同地块插着“水肥优化”“生态种植”等标识牌。公坪镇分管农业副镇长田丰透露,首茬辣椒尚未成熟,已有企业提前对接采购。

这种“以点带面”的布局正在显现成效。示范基地采用“1+N”技术托管模式:1个重点家庭农场精准验证6项技术参数,同步向周边N片试验田辐射成熟技术,形成多层次、网格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公坪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模式以校地合作为基础,通过科技增值、品牌增值、产业链增值的三重路径,充分发挥怀化学院高校研发、校友企业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科研成果转化等资源优势,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引、育、用、留”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才驿站为阵地,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助力‘金种子’结出‘金果子’,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这场人才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中,一粒粒“创新种子”正在破土萌发。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