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流动党员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为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题,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街道探索实施“摸底排查、教育管理、精准服务”的流动党员管理“三步走”模式,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实现了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务工不误学、离乡不离党”的工作目标,搭建起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的“连心桥”。
细化摸底排查,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建台账,规范信息管理。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系统,构建“流出+流入”双轨管理机制,分类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党员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就业状况及流动去向,确保数据实时更新、精准有效。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通过定期信息互通、联合考核等方式,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无缝衔接,确保党员流动不脱管、信息不断档。
细摸排,发挥组织作用。由各支部党建联络员负责摸排调查,选取党建业务熟、对辖区情况熟的社区工作人员连片包户,深入街头巷尾走访辖区内住户、沿街商铺、企业,与店主员工耐心交流,了解是否存在流动党员,引导其到工作地党组织报到。对新兴领域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联合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引导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回归党组织,依规参加组织生活。
强辅导,做好关系转接。加强对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建立组织关系转接跟踪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情况,确保党员组织关系及时、准确转接。在走访辖区博大物业党支部时,支部负责人反映有在此经营店铺上十年的店主是党员,因为生意相对稳定,想要将组织关系转入该支部,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协助调取党员档案资料,帮助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入博大物业党支部,确保其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康星党支部流动党员参加公司支部组织生活会
强化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
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流动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夯基础。以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以社区党支部为基石,以党员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和各类主题活动,打通流动党员融入组织的“最后一米”。雨湖区雨湖路街道雨湖路社区为流动党员搭建“安家”平台,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流入地党组织。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求实效。搭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如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公众号、在线学习平台等,定期推送党的理论知识、党建工作动态、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解读等学习内容。今年以来,累计推送学习资料630余次,开展线上理论宣讲、研讨交流12场;同时,开展“微党课”“云党日”等活动,成功搭建起触手可及的“口袋课堂”,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
流动党员对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建言献策
深化服务链条,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精准帮扶,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雨湖路街道积极践行责任担当,把就业帮扶作为凝聚党员力量、传递党组织关怀的重要举措。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需求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以“零工驿站”为依托,挖掘并整合辖区内各类企业资源,搜集流动党员就业状态,积极推荐适配岗位,帮助失业流动党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帮助。据统计,零工驿站建设以来,为辖区流动党员推荐就业岗位637个,帮助解决就业23人次。
服务群众,提升流动党员责任感。依托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流入党员参与各社区基层治理,激发其参与感,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雨湖路街道康星百货党组织做好服务引导,流动党员每月按时参加单位支部的组织生活,积极参加基层社会治理行动,如流动党员充当“三长”,参加抗洪抢险,守护一方平安;广泛动员爱心捐助,帮扶困难学子;参加社区居民议事,为社区建言献策。维护群众利益,在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时,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帮助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注重激励,提升流动党员荣誉感。丰富激励驱动的载体,大力挖掘流动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纳入“两优一先”评选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范围;对政治素质较高、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流出党员,纳入村后备力量培养,提高流动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