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筑好人才“蓄水池” 凝聚发展“源动力”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8 17:03

安化县以“乡情聚才、服务暖才、产才兴县”为发展主轴,通过打造24个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网络,探索出一条以人才振兴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让7100余名乡友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为安化县村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好“乡情牌”,让在外乡友“衔泥归巢”。因地制宜在全域打造24个乡镇(中心)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探索编织人才服务网络,以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为核心,构建高效精准人才服务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联系机制,定期举办乡友会、恳谈会、联谊活动等多元化形式,不断增强彼此间的情感纽带,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氛围,近3年来,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开展慰问活动,集中走访14个省市在外乡友,慰问理想华莱、白沙溪等18家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明乡通过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轨联系,加强与在外知名乡友的沟通交流,2023至2024年回乡创业引回5家企业,投资了6.8亿元左右,两年累计完成总税收2.05亿元,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地周边群众就业问题。开展“晒一晒、比一比、看一看”活动,开展利用春节期间开展乡友座谈会30余场,联系乡友2100余人次,收集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127条;常态化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利用清明期间返乡祭拜清扫契机加强与返乡乡友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强化乡友的身份认同和乡土情怀,梅城镇积极倡导乡友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的各个环节,2023年度至今,全镇共计322位乡友慷慨解囊,捐款779.1万元,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奖学金发放等诸多项目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全县成功引进乡友投资项目9个,吸引湘商回归并新注册企业12家,到位资金达35亿元,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暖心港”,让各类人才“安营扎寨”。安化县实施“1+1+N”人才新政,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人才政策体系,3年来成功引进了2584名各领域人才。强化联络机制,烟溪镇依托老干支部,聚力“学习提升、价值发挥、情感联结”三大核心,建立老干部结对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成功引进烟溪籍企业家夏建康、尹鹏伟等知名企业家回乡投资红茶产业园、酒糟鱼预制菜等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强化能力提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农业技术、电商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培训,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7218人次,推荐就业4576人;大力培养本土电商人才,着力打造“直播大县”,累计培养电商人员14000名,乡村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拓宽农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强化配套服务,柘溪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众多乡友回乡办企,为解决企业、村民之间的多方矛盾,该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牵头成立全县首家村级工业园企业管理委员会,专门协调处理工业园区内政策、用地、环境、用工、宣推等方面的工作,2023年、2024年柘杨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20余万元。安化县乡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切实发挥好金牌“店小二”作用,为返乡乡友办企投资提供“绿色通道”,帮助解决用人、用地等方面需求270余次,让乡友回乡办企投资安心、放心。

搭建“大舞台”,为人才成长“厚植沃土”。紧扣乡村重点产业及人才发展需求,搭建以企业技术人才、乡土专家、致富带头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围绕产业链建强人才链。强化产才融合,针对本地茶叶、水果、中药材等重点传统特色农业产业,针对本地茶叶、水果、中药材等重点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省市专家工作站4家,汇聚专家教授300余名,一对一培养本土专家63名,精准指导40余家农业实体,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强化才旅联动,紧紧围绕安化县实施茶旅文体康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山区的旅游优势,引导知名乡友回乡,开发出茶乡花海、百花寨、梅山文化生态园等系列文旅项目;引导本地人才参与开发柘溪镇大溶溪社区、东坪镇马渡村等项目,为游客提供梅王宴、特色民宿、制茶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有效地激活了安化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强化成果转化,依托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举办创新创业活动65场,培训4500多人次,获得9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转化科技成果产生44项新产品新技术,获得18项发明专利,安化茶业综合产值超250亿元,连续15年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前10,成为湖南唯一产值破百亿的茶业县,产品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