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驻村故事∣武冈市:“粮仓”变“金仓” 激活集体经济“造血密码”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18 17:03

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泉塘村是一个纯农业种植村,自然资源条件较差,难以吸引工业、商业投资。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精准帮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泉塘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两年内增长至191.89万元,连续两年被评为武冈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秀村,并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以“谋”为先,科学布局筑基石

如何发展泉塘村的乡村产业,怎样提高泉塘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成为摆在工作队进驻后的第一道“难题”。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走村入户遍访调研、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研究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终科学制定了两年期帮扶计划,并制定了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引入村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共同投资建设“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的项目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考察项目是否可行,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前往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赴十八洞村、甘溪村等先进村实地参观,调研集体产业项目,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能力。

方案制定好了,项目的实施落地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制定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方式,带领优秀种植户代表外出考察学习规模化和特色化种养产业5次,邀请省农业大学教授、省市畜牧和农技专家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8期,累计培训村民1387人,增强村民种养技术,为泉塘村的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基础。

微信截图_20250418152806.jpg

以“干”为要,产业兴旺绘蓝图

方案有了,如何将方案落实落地、实现“兴产业、美村庄、解难题”等主要工作目标还是个问题。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立足泉塘村粮食种植的特点,针对粮食烘晒的刚需,盘活闲置泉塘中学校舍及空地,推动建成了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不仅大幅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烘晒运输成本,还有效提升了村内耕地的流转价值和租金收入。截至目前,粮食烘干中心已解决农民就业30余人,实现利润30余万元。

为打造泉塘生态大米品牌,驻村工作队鼓励村内种植大户带头选用优质秧苗科学种植,建立了工会采购、消费帮扶、电商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与省农业集团、湖南达漫等公司与泉塘村达成合作,设计制作了品牌标识以及农产品宣传资料。通过农产品“以购代捐”实现销售额374万元。打造“湾头桥泉塘生态粮油”线下直营店,“泉塘大米”上线“潇湘甄选”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600万元。为保障品牌可持续化运营,后续将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交由村民专业合作社来管理,推动“泉塘大米”走得更远。

微信截图_20250418152958.jpg

以“实”为本,设施完善添华章

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建设经验、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总目标,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驻村工作队起草了泉塘村道路亮化方案、泉塘完小提质改造设计。在全村约4公里的主要道路及交通安全风险点安装6米高的太阳能路灯400盏,确保村民夜间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对泉塘村完全小学的操场进行提质改造,包括约38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整体硬化、约2000平方米塑胶摊铺、操场排水系统修缮等。因地制宜打造“民航小院”和美院落,硬化便民广场,新增太阳能路灯,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让村庄添新、添亮、添光彩,使得村民有说、有笑、有幸福。

微信截图_20250418153007.jpg

泉塘村地处衡邵怀干旱带,水资源匮乏就成了村民庄稼收成的一大难题。为了缓解缺水对农作物的影响,方便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工作队争取到省市各级帮扶资金660万元,机场集团捐赠帮扶资金200万元,修复了11座山塘,新建、修复2800米的水渠,建成2000米机耕道,实现5400亩水田的灌溉设施全覆盖,全村排水泄洪能力明显提升,田间道路更通畅,机械化程度更普及。

微信截图_20250418153034.jpg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泉塘村正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步伐,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稳步前进,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